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几原则.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几原则.doc

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几原则.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几原则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西方学者德加默指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课堂上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从而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的困难和偏差,然后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历史学科在传统上被归为“文科”一类,提问更应当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本人多次在校内外听同行们讲课。感到有些提问设计异常精彩,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提问则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有的提问过于简单化,缺乏思辨性,一问群答,非“是”即“否”,看似热闹,实则空洞;有的提问过于随意化,缺乏体系性,“东边日出西边雨”,让学生如坠五里云雾;有的提问过于功利化,只要求学生根据书本作直接的回忆或对具体事实作回答,而很少要求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凡此种种,无疑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凡事预则立”。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效,教师的“课前功夫”一定要下足。要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恰当的时间节点提出,做到起承转合流畅,知识能力兼顾。我个人认为问题设计应当把握如下几个原则。突出重点原则。课堂提问的设计,一定要紧扣新课标,围绕新课标确立的重点展开。否则,漫无边际地进行提问,即使所选的问题再精彩,但因为抓不住课堂教学重点,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难易适度原则。课堂教学中问题过于简单,仅限于历史知识点的识记,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如果问题过难,使学生知识“断点”,思维“卡壳”,久之,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便会转淡。提问的难易程度应该是学生通过听取教师讲解启发和自己认真思考后基本能够回答出来。所谓“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便是最佳的境界。3、启智提能原则。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应当做为课教学的核心。这就要求提问的设计富有启发性:要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体验成功;要能积极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创新思维。因此问题设计时要瞄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知矛盾处,如新旧知识结合处、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处、思维聚合与发散的转换处等。要通过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开动机器”,综合加工,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能力。生动活泼原则。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问答之间,学生有了失误,即便“谬以千里”,也应当对其敢于回答的态度进行鼓励。然后及时降低问题难度,或者化整为零,“小步快走”。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多选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年龄阅历相当的问题,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包装,让学生听得懂,想得通,记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