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体育教学部工作总结体育教学部2011年12月20日2011年体育教学部工作总结2011年是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实现我校“十二五”规划和“坚持内涵发展和建设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的关键一年,体育教学部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安排,制定了体育工作建设规划,并积极全面的开展各项工作,现对2011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一、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安排,体育部初步制定了体育学相关学科的建设规划,积极筹备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请准备工作,并申报材料已交校研究生部。积极培养该方面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邀请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专家座谈咨询、指导,其目的在于今后更加扎实的推进此项工作。二、本科教学工作1.课程建设(1)科学合理的设置体育课程。整合教学内容,在项目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淘汰一些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项目,创建具有时代特征、并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新项目,注重教学过程,淡化考试结果,使体育教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快乐体育”、“终生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以专项划分成立课题小组,研究不同专项课的教学规律,探讨教学方法,目前我部有健美操、武术、足球为校级精品课程,已全部结题,并通过验收。野外生存、篮球、体育舞蹈为部优质课程。同时足球项目正在不断完善,并将于积极组织申报省级精品课程。(3)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努力实现体育课的创新与实践。在理论课和其他实践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显著。例如武术、足球、篮球、野外生存、体育舞蹈等。(4)体育教学部利用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家体育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等文件精神,使每位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使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及时修定本科体育课教学大纲。2.教学研究与改革体育教学部依据全国普通高校发展形势、学校政策、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鼓励支持和要求教师不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和人才引进,提高师资队伍科研水平。外派教师积极参加体育论文报告会,聘请知名专家来校报告等,营造学术氛围,积极组织申报科研课题等活动,促进了良好科研氛围的形成,极大的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整体科研水平和科研业绩明显提高。本学期获准立项西安市科技局科学技术计划项目1项;获准立项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项,中文核心论文9篇。3.教学质量与效果体育部严格执行学校有关教学管理制度,细化本部门教学质量、奖惩和监督制度,使日常教学事故发生率为零。积极组织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群体竞赛工作是体育教学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工作的延伸,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及团队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院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体育教学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以足球为龙头带动其他项目全面发展的战略思路指导下,为确保我校传统项目在陕西的霸主地位,部分优势项目在全省的领先地位这一训练工作的目标,抓好运动训练的管理工作。我们根据体育教学部运动训练工作的现况及工作要点,主要作了以下几项工作:(1)抓好人才的选拔工作,为使选拔工作能公开、公平、公正的将最优秀的人才选入我校,完善体育特长生招生程序,成立了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制度办事,择优录取,按规定招录。保证了生源质量,为争取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严抓训练,确保运动成绩稳步提高。我校高水平足球队连续11年夺得陕西高校冠军,继去年获得全国第四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后,2011年又打进全国总决赛前八名;铅球在陕西省高校田径运动会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健美操代表队获得陕西省高校健美操比赛青年健身操第一、二名。体育舞蹈获得陕西省大学生体育舞蹈第一名。群众性体育活动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承办、协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10余项次,大学生健康标准测试通过率逐年提高。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育教学部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水平快速提升。体育教学部在学校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措施,加大科研成果支持力度,并积极培养学术梯队,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足球专项课获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12月获得厅局级课题7项,共发表论文26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内容涉及教学改革、教法研究、运动训练、体育经济等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所保障。四、人才队伍建设体育教学部始终坚持政治、业务标准并重的原则。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学校学术评价机制和学术惩戒制度,坚决反对学术腐败。在部门大力倡导合作精神,营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沟通协调、和谐发展的人际关系,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教学部着力优化教师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梯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