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doc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1)列宁的物质定义列宁曾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恩格斯也对物质下了一个相似的定义,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抽象出来的。列宁、恩格斯关于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核心。(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指出了物质的最本质属性或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而意识却依赖于物质,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二,物质作为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能够被人们所感觉、认识,反映,简言之,物质是可认识的;第三,客观实在是一切物质形态、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一切物质形态的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绝对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结构、属性,却随着科学和实践的进步而经常变化,是可变的、相对的,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同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结构、属性混为一谈。(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第一,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是我们反对唯心主义、二元论的思想武器。第二,坚持了可知论。它在物质世界能否被认识的问题上,坚持了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相对立,是我们反对不可知论的思想武器。第三,反对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在哲学物质观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相关性上,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指明了哲学物质范畴与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是我们防止和批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理论武器。实践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告诉人们,从“客观实在”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这是做好一切实际工作的思想保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党强调要研究中国的现状和历史,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要求。(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辩证统一的。从二者的区别来看:在理解世界的物质性时,不是以一种直观的、僵化的方式去理解,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去把握世界的物质性。复习本章应重点掌握: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不要把物质归结为物体、实体;正确理解物质的惟一特性,应好好把握这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可以出辨析题。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重要意义。1)反映的对象与范围不同。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一个最广泛、最普遍的范畴,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则是具体的自然科学问题,它反映的是自然界中具体物质形态的物理结构和属性,是对物质形态的物理结构和属性的具体认识。2)有不变性与可变性的区别。哲学物质范畴作为标志物质的“惟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这一点是不变的,物质即客观实在性的论断永远是正确的,而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结构理论则是可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常常变化和更新,即新的、更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代替旧的、落后的物质结构理论。从二者的联系来说,它们有着内在统一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科学上对物质结构深入认识和对物质结构的新发现,都证实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它为这一范畴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学根据。同时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有指导意义,它以科学的物质观指导和促进物质结构的研究,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防止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物质与运动第一,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二者是不可分离的。第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并通过运动分化出不同的具体物质形态而为人们所认识。第三,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不是人们主观强加给它的,物质自身的矛盾是物质运动的内在机制,物质运动是由其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全部科学成就都证明了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的原理。(2)运动和静止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其一,运动和静止是有区别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静止指事物的位置和性质未变的状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重要意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其二,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