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4.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重点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教学难点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教学准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二、初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3.学生圈画后汇报。4.教师及时总结: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四、总结升华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3.当堂积累下来。板书设计腊八粥沈从文主人公:“八儿”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的猜想亲见时的惊讶语文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所学的生字词语,积累“睫毛”等词语。2、了解环境描写在习作表达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3、积累名人名言,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4、教育学生珍惜友谊,与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尊重。5、习作:写一写自己的朋友,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二、教学时数:4课时。三、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词语超市:1、要求学生自读词语,巩固对所学字词的认读。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检查个别读的情况。3、强调部分生字的读音。4、再读词语,读中巩固。(二)金钥匙:1、引导学生读一读下面的语段。“东边的天空火红火红的……闪出一种紫色……”2、启发:这个语段写了什么》它出了给我们介绍了阳光照在芦苇上的美丽景色以外,还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3、作者在交代时间和地点的同时,为什么要对景色进行这样具体的描写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赞颂了刘老师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在这里是想通过景色的美丽来衬托人物心灵的美。4、小结:写作的时候,对周围景物、环境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三)名人名言: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3、学生自由反馈。4、师:世界各国的.名人对友谊有着不同的认识,他们的名言时刻警醒着我们,要珍惜友谊!希望同学们牢牢记住这些话,用它们来激励自己。5、学生熟读成诵。(四)作业布置。听写生词,背诵并默写名人名言。第二课时(一)阅读短文《“差生”档案》。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学生质疑:“差生”为什么加上了引号?档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二)自主阅读,解答疑难。(三)集体反馈,畅谈感想。1、“差生”档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这些所谓的“差生”是谁?3、他们真的是“差生”吗?你知道他们哪些成就?4、现在,你知道差生这个词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他们并不是差生。虽然小时候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比别人落后的地方,但是后来经过努力,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份档案给蔡林?她想告诉蔡林什么呢?6、小结:是呀,同学们,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退缩,不能被自己打败,我们要鼓起勇气,面对困难,不懈地努力!第三、四课时(一)复习旧知,拓展思维。1、《童年的朋友》为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2、小结:同学们,小熊陪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成了“我”的好朋友。3、们都有哪些好朋友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二)明确内容,指导选材。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朋友”(板书),可是这里的“朋友”为什么加上了引号呢?2、要求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第一点。3、指名反馈:因为这里的“朋友”不只是真实的朋友,还包括和自己有感情的小动物或小物品等。4、师:你们能列举一些你的朋友吗?(指名说)(三)把握要求,指导写作。1、师:从同学们的口中,老师知道带给你们快乐的不仅有自己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