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想法及建议.docx
上传人:丹烟****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艺术教育的想法及建议.docx

艺术教育的想法及建议.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艺术教育的想法及建议艺术教育的想法及建议艺术教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不可或缺的方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艺术教育的想法及建议,希望能帮到你。艺术教育的想法及建议1、开设配乐的文学欣赏课,引导孩子们欣赏一些古典文学。2、为孩子提供不同规格纸张和绘画材料。3、孩子作画时可以放些音乐。4、以表扬为主,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对独具个人创作特点的尤其多加鼓励。以建议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看完《讲座》,我感觉非常震惊,上至中央领导、教育部门,下至普通百姓、各级学校教师,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会带给孩子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的孩子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艺术教育学习期(3岁),但我觉得现在还有机会,为了更好的培养好自已的孩子,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创造型、综合型人才,重视对儿童的艺术教育,很有必要。二、建议:外面的各种培训鱼目混杂,学校最好能为学生提供艺术类的专项学习,或者纳入学校的文本教育。1、开设配乐的文学欣赏课,引导孩子们欣赏一些古典文学。2、为孩子提供不同规格纸张和绘画材料。3、孩子作画时可以放些音乐。4、以表扬为主,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对独具个人创作特点的尤其多加鼓励。以建议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设计艺术教育领域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和浅析,就如何形成有我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适应我国设计艺术发展需要,提出意见和建议。关键词:设计艺术教育问题改革人类历史上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而近现代艺术教育的历史也有500年,如果以1904年颁布执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作为我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的开端,我国正规的艺术教育亦有近百年的历史。而新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最早是工艺美术教育,影响当时的教育理念是产生于1919年的德国包豪斯思想。应该说,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受西方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一、我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艺术教育思想、理论、教学经验传进我国,这给我国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极大的补充,但在吸收的同时,高等设计艺术教育问题也日趋突现。(一)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缺乏科学系统规划,专业设置单一、重复,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目前,我国众多学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从模式、形式到内容都十分相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一些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和艺术院校开始增设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而同时一些单科院校也相继开办“新专业”,引进“专业人才”,争先上热门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艺术、设计类院校包括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有720所,其中,600多所是设计类院校,使艺术院校和工艺美术院校、系这个本来具有鲜明专业特色、专业师资相对集中的格局被打破。就拿发展最年轻的工业设计教育而言,从国外引进这种教育体系到逐步发展仅仅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却从最初的两所学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学院),发展到现在的400多所。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是借鉴和参考了这两所大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却很少有学校能够从自己所在的地域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考虑,实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究其原因:一是在教育体制下,有政府部门和主管部门干涉所起的作用;二是一些文化课水平不高的考生涌出,使一些教育部门在不考虑教学条件和专业教师等综合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开设工艺美术或艺木设计专业,把艺术类设计专业作为学校赚钱的途径。造成了高等艺术教育的专业设置重叠、教学目的模糊、教学手段呆板单一的现状。这当然有国家和学校投入资金欠缺的原因,也有盲目模仿,甘于趋从。但最重要的问题是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缺乏科学系统规划,导致教育资源浪费。(二)高等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欠缺,专业师资不足,导致轻理论研究,重实践教育的不良学术氛围。从现行我国的设计教学体系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的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基本沿用至今,鲜见理论创新,“三大构成”至今仍是一统天下,渗透至各个专业,这种设计教学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状态,特点是几何形体的构成训练,忽视具象造型设计,培养理性的、机械的、冷酷的、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它所提倡的审美标准和造型原则,已成为设计史上曾经闪烁的昨夜星辰。而在我国设计教育界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设计教育实践研究,轻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它的偏激之处在于仅仅将是否有实践经验作为衡量教师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思想不仅仅影响到学生,也影响到师资队伍和企业对设计教育的看法。加之国家对设计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相对有限,因此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教育的混乱局面,从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