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说课稿《拔萝卜》教材分析:拔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并非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在学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生试着计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以促使学生从加法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上去。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最大不同。学生分析: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设计理念: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目标:1.自己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2.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幅画,谁能用一个好听的故事把它讲给大家听?生:森林里住着小兔一家人。有一天,兔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片萝卜地,这儿全是它喜欢吃的萝卜。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一起拔萝卜。兔哥哥一下拔了36个萝卜,兔妹妹拔了23个萝卜。(师生掌声起,该生很高兴,甜甜地笑了。)【在这个环节中,力图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讨论。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A:我知道了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生A:为什么兔哥哥拔得多,兔妹妹拔得少?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生B:因为兔哥哥大,兔妹妹小。生C:因为兔哥哥长得壮,比兔妹妹力气大。师:(对生A)他们的回答,你满意吗?生A笑着点点头。生D:为什么兔哥哥不把自己的萝卜分给妹妹一些呢?生E:兔哥哥长得高,吃得多;兔妹妹小,吃得少。两个人的萝卜刚够自己吃。生F:它们两个是一家人,拿回家后一起吃。生G:我想知道,兔哥哥和兔妹妹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生H: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个?生I:兔妹妹比兔哥哥少拔了多少个?(教师将生G、生H、生I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看懂图中的意思,再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三、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师: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这儿还有三个问题(指黑板),咱们来解决“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的问题。怎样列算式呢?生:36+23=?(有的学生已报出结果。)师: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同学自己想办法计算36+23的结果,可以用小棒、算盘、练习本等。(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帮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生A: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我在左边摆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边摆2捆零3根,就是23。然后数一数,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生B:我是拨计数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拨了3个珠子,在个位拨6个珠子是36,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一看是59。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生D: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20=56,56+3=59。生F:我是用竖式计算的(边列竖式边说),先写一个加数36,再写第二个加数23,并把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好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再计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师:很好。在列竖式时一定要注意,两个加数中个位的两个数上下要对齐,十位上的两个数也要对齐。然后再计算:个位上6+3=9,把9也写在个位上,和上面对齐,十位上3个10加2个10是5个10,5写在十位上,和上面对齐。师:以上四种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列竖式,你认为哪种最简单?生A:我认为列竖式简单。生B:我认为口算简单。【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计算36+23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又注意了算法的优化,使学生从比较中选择更简便的方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