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指导的实践与探索一、研究背景:为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而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素质。同样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为人重视。199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有效提高心理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心理健康研究的发展规模已相当可观,呈现出以下的特点:每所学校都设有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已从学校发展到社会和家庭。心理学家们设计了各种教案,主要涉及学生个人与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把学生的心理行为指导列入课程,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九五”期间许多省市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涉及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两大方面。但研究大多仅局限于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我校是一所创办较早的职业中学,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职高的学生较难教育,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与普中的学生不一样。而且每一届学生都不尽相同。尤其是近年来,普高扩招,生源大战,学生素质下降,心理健康问题突显。我校领导极为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尤其是要求教师结合实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于是,2000年底我校申请并立项了市级“十五”课题——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指导的应用研究。经过近三年实践与探索,我们已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如下是我们的结题研究报告。二、课题研究的设计(一)心理健康指导的概念界定:心理健康指导的含义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指心理保健,学校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健康的,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更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解决暂时出现的心理问题,防止心理问题转化为心理障碍。我们的指导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是一种发展性教育。二是指心理咨询,通过心理测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作出科学的分析,通过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等。三是指心理疏导,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做适当的心理疏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探索、研究在职业学校如何从上述三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从具体行动中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指导的实践将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技术。同时要遵照执行教育部《指导纲要》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理念:1、建构性。以治疗和预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要培养能推动新时代的人才,势必要让他们具有全面的素质(包括创造性人格与坚强的意志品质)。这就要超越心理健康指导的“治疗”与“预防”模式,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活动的开展,实施主动性教育建构模式。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2、全面性。高速发展的未来社会的生存挑战是严峻的,竞争是激烈的,压力是巨大的。只有建立起能迎接上述挑战的全面性的心理健康品质结构,人们才能愉快地生存并发展。为此,我课题组构建了全面性的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系统。其中“独立性”是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主动性”是人生存、发展的“能量性”条件,尤其是发展的能量补充来源;“乐观性”与“自控性”则是人生存、发展的保障性条件;“乐群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环境性条件;“爱心与责任感”则是人生存、发展的价值观所在,“爱心”与宽容相联系,正式未来社会缓解人际紧张关系的重要心理品质。3、生活情境性。心理健康知指导活动绝不是灌输,不应该只提供一堆抽象的概念,而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使师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内涵,并加以实践。4、层次性。不同年级的学生处于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与不同的心理构建任务。在指导的实践中必须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安排不同的内容。当然,这其中也会有交叉的现象。(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通过研究与学习有关的理论和资料,并根据学校的具体状况,我们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为: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职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状态、职中教育的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出现心理偏异或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服务,以促进职校生身心正常发展,能对一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和活动作出积极反应,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