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文言实词推断.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7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4届文言实词推断.ppt

2014届文言实词推断.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1.代入检验法代入检验法是指把解释的意思代入原文,联系上下文看其是否恰当。此方法简单易操作,是推断文言实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例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识别推断通假法首先,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君子生非异也”中的“生”,通“性”,翻译成“资质,禀赋”,意思才讲得通。[例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解析]本题可采用识别推断通假法。以上四个选项中A、D两项都含有通假字,A项“二千石不能禽制”中“二千石”代指官职,“禽制”是对前文所言“盗贼并起”的处理办法,“禽”字按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可考虑其为通假字,“禽”即通“擒”,意为“捉拿、擒获”;D项“上闻遂对,甚说”中“甚说”是皇上听到龚遂的回答后的愉悦心理,“说”即通“悦”,意为“高兴”;B项“召见”是文言文常见的词语,“召”就是“召”,不通“诏”,因而B项错误;C项“副”的解释正确。(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解析]此题主要运用语法分析推断法。A项,①名词,将领,作“有”的宾语;②用在名词前作使动词,译为“使……为将领”。B项,①用在“弓”前,意为“拉”;②在文中由“退却”的义项派生出“离开、躲避”之义。C项中两个“下”均为使动用法,“使……掉下”。D项中两个“孽”的意义虽都源于“灾祸,戕害”,但语境意义并不相同:①用于判断句,作名词,意为“受伤的鸟”;②用于被动句,作动词。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6.安徽)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要:关键。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责:需要。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询:询问。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资:资财。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2.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3.不意乃在朝列()4.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5.沛公军霸上()6.拔剑撞而破之()7.知杭州仁和县(2005上海卷)()练习: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练习: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练习: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练习:1、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③信义著于四海④怀信侘傺⑤烟涛微茫信难求⑥楚王贪而信张仪4.语境推断法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借助这些语境推断。例如:①“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②“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①句联系前面语境可知,项羽对刘邦的做法不满,要攻打他,这里是项伯对刘邦的劝告之语,可知“谢”是“道歉,谢罪”之意。②句联系上文可知,项羽赐给樊哙斗卮酒,因此这里的“谢”应是“感谢”之意。[例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可以采用语境推断法。文言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意义应该是这个词语的本义和这个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可能意义的结合。本题A项中的“抗”是动词,与前文的“嗟伏”相反,意译为“出声应对”准确。B项中的“诸”是常见文言兼词,如“或取诸怀抱”(《兰亭集序》),可以推知句中的“诸”当是兼词,作“之于”讲。之,代指孟浩然;于,向。答案正确。C项中的“恤”,常见的是“体恤、怜悯”“救济”之意,但与此处明显不合,应译为“顾虑、考虑”。D项中的“叩”,古汉语中有“叩问”一说,联系此句含意,翻译为“叩问”或“询问”正确。例如:判别下列带点的词语解释“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贾,消除。我们根据上文内容: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曰:“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可以判定这是错误的。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贾”的各种词典义: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