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秋高一语文期中质量调研情况分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秋高一语文期中质量调研情况分析.doc

2011秋高一语文期中质量调研情况分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秋高一语文期中质量调研情况分析左芬梅一、试卷概况本次高一语文期中命题基按照近几年高一阶段检测的常规思路,侧重检查学生2个月以来的语文能力——阅读70分、写作30分:现代文阅读兼顾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也是课内外结合,古诗词鉴赏只是初步尝试,名著名篇阅读的考查涉及《老人与海》和《红楼梦》(第五回),五大块考试内容,20道题目,100的分值。二、主要问题各题抽样得分率题号1(4分)2(2分)3(2分)4(2分)5(6分)6(4分)得分率68.75%83%67%41.5%69.5%62.25%题号7(2分)8(2分)9(4分)得分率57.5%27.5%36.25%题号10(10分)11(6分)得分率79.7%47.16%题号12(3分)13(3分)14(3分)15(4分)得分率81.3%55%82%34.75%题号16(3分)17(3分)18(3分)19(4分)得分率42.3%31%40%31.75%题号20(30分)得分率61.2%得分率较低(40%以下)的为古诗鉴赏的第8题、第9题,课内现代文的第15题,课外小小说的4道题得分都不怎么理想。文言阅读:(1)从客观题的答题中,看出部分学生的基本功比较弱。比如第4题对苏轼两篇《赤壁赋》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率还有待提高。(2)翻译句子方面,不少学生还处于生硬背诵文句翻译的阶段,缺乏找准关键词自己进行串联的能力,同时对关键词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放乎中流”与“渔樵”,理解就不到位,造成了无为的失分。(3)文言断句,该句为与道士的问答,《赤壁赋》中有伏笔,得分率还能再升一点。诗歌鉴赏: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不知所云;隔断文本,牵强附会了一些政治因素;缺乏条理,不能分层陈述,语言表述不规范。比如第8题,要求答作用,但部分学生侧重情感答题,,少数学生答点题,第9题有好多学生根本没能从色彩角度分析。此次仅是尝试,告诉学生读古诗的思路:主要内容(每句概括、题目)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8、9则是“怎么写”的问题,对“表达特色”“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专属名词还没有考查,需要通过下阶段的随文教学构筑系统的知识库。名句默写:课内名句基本掌握,但错误也不少,比如出自《始得西山宴游记》的2句;课外的选自课内现代文的古诗名句正确率则很高。名著考查:题目相对简单:《老人与海》中老人对于“他给打败了”的理解,有的学生没能完全理解题意,认为老人是胜利的,打败的是鲨鱼,或者是答不完整;《红楼梦》填写完整金陵十二钗,但仍有学生如陷云雾,乱答一气,或者是人名写错。现代文阅读:(1)学生普遍缺乏审题意识,在答题过程中往往不经仔细思考便匆忙下笔,使得答案的方向和题目无法吻合。比如第12题、第17题。(2)答题的规范性、条理性比较差,需要加以强化。比如第13题、第14题、第16题。题目问“前方”“家”“路”的含义,没能够联系上下文,忽略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另起炉灶自编一通;第14题只需适当梳理第8段的文脉,稍加整合就是答案要点。表达过程缺乏条理,没有明确的切分。(3)在理解句子内涵上,一部分学生缺乏整体意识。不是将句子放到文章的大语境中去进行细致分析,而是割裂地来理解,导致回答的严重错位。第15题是对整个文段的研读,部分学生纠结于某一段;第18题,第19题也都是着眼于整体,要解读准确文本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是解读每一篇文章的基本思路,也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要素。作文:我们的学生从初中走来,文体的规范意识明显欠缺,明确规定了写记叙文但是多数习作没有出色的描写、没有细节的点染。审题意识不清,忽略了题目中的主语“我”、谓语“发现”,而泛谈“美”;因而老话题选材雷同、选材低幼的较多;过程的痕迹较少,就没法落实“发现”;立意深刻的习作也就不多见。语言平白、平庸,书写不整洁。三、备考建议1.整体阅读文本能力亟待提高,我们的语文老师要在这个特定的转折点带领学生认真研读每一篇课文,同时适当拓展阅读面,帮助学生拓宽语文的思维,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2.加强文言文的熟读甚至背诵,不能局限于必修教材里的几篇文言文,读本、或者是语文老师从经典篇目中筛选5—10篇,在短期内积累一定量的实词、虚词,完全可以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3.从已经学过的初中古诗文中精选一些不同类型的古诗词,带着问题重新审读,适当灌输一些鉴赏的术语,利用阶段检测打开《唐宋词鉴赏辞典》引导学生反复揣摩,从规范上入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4.利用现有的早读、暮读,积累名句,在多次的诵读中消化、吸收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5.尽早让学生熟悉仅有的名著的内容,可以减轻迎考的负担。6.关注每一次作文训练,作前指导、作后讲评、同伴点评、自我修改,每一个环节不掉链,力争每写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