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仪在公路导线数字测图和中线测量中的应用外文及翻译.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站仪在公路导线数字测图和中线测量中的应用外文及翻译.doc

全站仪在公路导线数字测图和中线测量中的应用外文及翻译.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站仪在公路数字测图和中线测量中的应用1全站仪在公路导线数字测图和中线测量中的应用摘要:介绍全站仪在公路导线和中线测量等方面的应用技巧,提出全站仪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关键词:全站仪/公路/测量/技巧。1全站仪在导线测量中的应用1.1全站仪坐标法的优点采用全站仪测点可直接用坐标法,而不需要用极坐标法,使仪器操作员从繁重的数据计算中解脱出来几乎不用记录,只是简单记一下点号和点与点之间的关系,以备整理时参考,也不必配备记录计算员。内业整理的时候只要将数据从全站仪传输至计算器或直接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通过坐标平差,在计算机上用AutoCAD等软件绘出点位,取舍点位,求出每一弯道的偏角值,交点间距离一级逐桩坐标等即可。1.2注意应用国家控制点及其三维坐标在用坐标法测点前,尽量找到国家控制点和这些控制点的三维坐标,通过和这些控制点的联测,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测量精度,而且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通过这些坐标进行平差,使测量精度更高。1.3点的设置应兼顾放中线的需要在设点时,不仅应设路线控制导线点,也应为放中线准备,在路线上通视条件好,地势较高处可以布设一些架仪器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放中线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不必为增设架仪器点而多次让仪器转站。1.4仪器操作人员配置及后视人员作用一般全站仪配合公路导线测量一共需要5-6人,其中前视位置3-4人,仪器操作员1人。后视人员可让全站仪记录更多的点,对后期中线测量和路线设计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下面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来说明后视人员的重要性。在省道豫23线南阳市镜邓州至孟楼二级公路改建工程的导线测量中,由于是老路改造,因此测量原则是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老路。一般直线段容易控制,而在弯道处要想尽可能的沿老路就必须让弯道半径选择的非常合适。我们测量的做法是:后视的人对完后视后,再到弯道处沿老路的弯道放5-6个控制弯道半径的点,让全站仪记录下点的坐标,这样在内业处理导线时,到这些弯道处利用海地等路线设计软件,通过调试半径使得曲线尽可能多地通过这些点。如在一个较长且两侧房屋很多的平曲线处,后视人员在老路曲线上测得12个点来控制曲线,在内业处理时发现该位置设复曲线是最佳方案,避免了设一个曲线半径造成拆迁多而且地形不理想的失误。1.5导线测量应注意的问题用全站仪配合打导线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否则可能引起较大误差甚至导致返工。对后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后视人立的后视点的点号和坐标是否与仪器输入的点号和坐标一致,最好用对讲机互相通报一下点号,用棱镜对完后视后,再用仪器放后视点,看位置是否一致,这样可将出错几率降至最小。在省道豫48线西峡境内的导线测量中,由于初次使用坐标法,仪器操作员将架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反了,结果在电脑上展图时才发现路线在这个位置折了180角折回了,使得全天的工作都成了无用功。在可能的情况下,后视点离架站点的距离越远越好,一般情况下,架站点与后视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架站至测点之间的距离。这样可以保证测量精度。在坐标法测量中不要打倒镜,因为全站仪的坐标法核心实质还是将由偏角,距离得来的数据经全站仪内部计算模块处理后换算成坐标,所以打倒镜等于整个坐标系统转180,也就是说偏角偏了180,结果当然是错误的。全站仪测高程有它的局限性,其测高程的误差主要为竖直角观测误差,测距误差,仪器高与棱镜高测量误差,而这3种误差中误差数直角观测误差的影响最大,只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观测精度,如采用觇牌代替棱镜作为找准目标,适当增加测回数,短距离传递高程,仔细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等。一般情况下,导线测量中测点的高程只作参考,而不能用作水准测量。2全站仪在中线测量中的应用2.1架站位置的选择尽量选择那些地势较高,通视条件好,可以看到更多中线上点位的位置。我们在刚开始用全站仪的时候,对这一点不太重视,结果往往搬站过多,不仅影响进度,也影响精度。特别是在山区,如一个山头上的点可以看到周围几公里的中桩位置,而沿路线两侧架站往往需要好几站才可以敷设完这段中线。再如山区沿溪线的中线放线,由于平面线形往往不理想,多有山头阻挡视线,总是需要多次搬站,如果我们选择路线河对岸的山腰,平地或者居民楼的房顶等来作为架站位置,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2测点少时的处理全站仪敷设中线遇到不通视时,在点少的情况下,应采取仪器所能看到离所放点位置最近的点(一般不是中线上的点)为参照物的方法处理。在山区和路线上建筑物障碍物较多时,有时搬一次仪器也就放一二个点,往往不再另外搬站,而是用移动参照点相结合的方法,每次取得了省时,省力,又满足精度要求的结果。2.3全站仪测高程功能的应用技巧全站仪虽然测水准程序比较烦琐,而且精度不高,但有时候测高程的功能可有效发挥。如在山区沿溪线的改线测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