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预控【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预控(一)防水砼蜂窝、麻面、孔洞渗漏水ﻫ1、施工准备ﻫ(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健全技术管理系统,制定技术措施,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做好技术交底,以及质量检验和评定的准备工作。ﻫ(2)进行原材料检验,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规定标准;备足材料,并妥善保管,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注意防止骨料中掺混泥土等污物.(3)将需用的工具、机械、设备配备齐全,并经检修试验后备用。(4)进行防水混凝土的试配工作,试验室可根据设计抗渗等级,提高0.2N/mm2进行试配,在此基础上选定施工配合比。(5)做好基坑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要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要保持地下水位在施工底面最低标高以下不小于30cm,以避免在带水或带泥浆的情况下,施工防水混凝土结构。(1)预控蜂窝措施.(1—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ﻫ(1—2)混凝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一般应按有关规定采用。(1-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1m.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1—4)在竖向结构中(柱、板墙)浇筑混凝土,应采取下列措施:ﻫ[1]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板墙体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2]柱子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0。4m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5m。ﻫ[3]墙和隔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m。[4]采用竖向串筒导送混凝土时,竖向结构浇筑段的高度可不加限制.ﻫ[5]柱断面在40×40cm以内并有交叉箍筋时,应在柱模侧面开设不小于30cm高的孔洞,装上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1—5)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下列数值(mm);插入式振捣器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板振动为200;人工捣固为150~250(基础为250,配筋密集的150,一般为200).(1-6)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ﻫ(1-7)混凝土浇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时间也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1-8)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ﻫ(2)预控麻面措施。(2-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ﻫ(2—3)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2-4)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ﻫ(3)预控孔洞措施。ﻫ(3-1)在钢筋密集处,如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浇筑混凝土时,可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3-2)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应采取在侧面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ﻫ(3-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1]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2]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振捣棒的作用半径为30~40cm.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3—4)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m(浇筑板时为1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3-5)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梁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ﻫ(3—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二)防水砼施工缝渗漏水ﻫ1、施工准备ﻫ(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健全技术管理系统,制定技术措施,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做好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