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3年语文中考复习讲座铜仁十中陈元清语文中考分为四大板块。语文老师要明白每一个板块主要考查学生的哪方面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复习,增强复习的科学性,提高复习效率。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考准确汉字读写、词语句子规范运用、常识诗词积累,其实考查的都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所以这类的复习关键词是“勤”,勤记、勤默,尽量让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一块拿满分。汉字读写这一块,量比较大,老师要教给学生复习方法,比如:对6本课本中,自己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筛选和整理,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字就不记了,未掌握的就反复记。这样就避免了做无用功。要注意避免“自欺欺人”的做法。有的学生每一次默写都有错别字,似乎永远消灭不了错别字,甚至一些很简单的字也频频出错,这一方面与学生在背诵的时候不注意理解有关,另一方面就是部分学生在背诵时往往自己觉得背得八九不离十就草草了事。其实,在背诵时候要注意默写,只有默写才能验证背诵的效果;因而要时时提醒学生在默写时候要注意订正,要有不默到全对就不罢休的毅力。在复习之初就这么做了,不仅不会浪费复习时间,而且会大量节省下后来重复纠错订正的时间。对于综合性学习,中考方向是在一定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我们要熟悉这一考场潜规则:情境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干扰,而是有效地告知答题的方向、范围、限制等。所以要教学生学会静下心从容研读情境:审读关键词句,明确答题限制,找到答题方向。在复习时,老师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这类题型,反复锻炼学生研读情境的能力。二、现代文阅读考文本“读文”是现代文阅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复习阶段,有的学生往往关注题目,而忽略对文本的阅读,导致复习时本末倒置,而考试时就机械答题,自然得不了高分。读懂文本,是现代文阅读的第一步,也是现代文阅读的基础。在阅读复习中,着重教给学生方法: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要读懂我们接触到的每一篇文章!读懂文章之后,还要学会“读题”。很多学生都会在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中失分,有很大原因是没有认真审题,也就是没有“读题”,没有看清楚题目的一些限制、要求、关键点,导致遗憾失分。复习时,很多同学会认为这只是自己粗心大意,觉得只要我下次注意点就不会有问题,实际上这不是粗心,而是“读题”能力的缺乏,所以在复习时要重视“读题”能力的培养,养成圈划重点词句的习惯。当然现代文阅读的关键还是在于“答题”。在答阅读题的时候,学生往往“跟着感觉走”,于是会出现现代文阅读时好时差的现象,这样往往需要“瞎猫”去碰“死老鼠”,全凭运气。事实上现代文阅读的背后我们要了解很多与之有关的知识、答题的方法技巧,这样才能保证每一次能拿高分。首先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时常发现学生普遍对于语文的基本概念不是很熟悉,考试说明中指出对于文学作品的要求:(1)分析结构,概括主题,体会思想感情;(2)把握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3)对于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那么我们就要熟悉“说明”中提到的“结构”、“主题”、“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概念要清晰。还有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如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就有如下内容: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4、结构:总起、承上启下、总结、照应、铺垫、伏笔等。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拟物、夸张等。6、语言特色:简练传神、生动形象、对仗工整、质朴无华、典雅等科技类作品和论说类作品同样要明确它们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其次要归纳各种题型答题方法与技巧。就是针对不同题型,寻找出其中的规律,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这种归纳有时不仅是提供了一种方法,更是提供答题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答题时做到有条不紊、有根有据。如归纳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有这几种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品质。④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⑤借景抒情,烘托主题。再举一例,标题的作用:①吸引读者②归纳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③作为文章的线索④概括文章内容。这些方法与技巧地归纳既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完善,又需要学生在归纳之后及时整理,经常熟悉,最重要一点是经常运用,才能达到学以致用、运用自如的境地。还要注意答案的表述注意准确性和完整性。很多时候学生在阅读题中的扣分不是不知道、不理解造成的,而往往是学生表述的不完整、不科学造成的,这就要求学生在答题时要养成几种意识:1、结合文本意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