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教案精编.docx
上传人:韶敏****ab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游褒禅山记教案精编.docx

游褒禅山记教案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游褒禅山记教案游褒禅山记教案《游褒禅山记》位于上海H版高级中学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属于自读课文。从整个单元来看,四篇文章都是古人描写山水的文言文,前三篇分别是《诸子喻山水》、《秋水》(节选)、《前赤壁赋》,可见这是一个文言单元,那么文言词语知识的学习和整理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有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性活用、固定结构等项;此外,学习这些名篇的构思方法,理解其中阐发的道理,识记名言名句,背诵名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则是难点。《游褒禅山记》这篇自读课文正可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将前面学的知识用于实践。【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3、理清思路,背诵第三段。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教学重难点】1、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2、“其”“之”“以”等词的用法。3、背诵第三段。【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一、解题导入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以前我们写游记主要写哪些内容?学生答。这篇游记通过作者的亲身游历探险,发幽微之思,阐发深邃的哲理。二、研读第一段1、指名朗读、口译。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由教师点拨。重点掌握以下词、句:一词多义:A.“卒”:死。“卒葬之”。B.“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C.“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D.“极”: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词类活用:A.“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B.“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C.“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判断句①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②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些词语的掌握揉进翻译疏通课文时。2、然后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根据文中的方位,画出虚拟示意图。三、研读第二段1、指名朗读、口译。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由教师点拨。2、探讨:第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提示: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一段中的对比: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其下平旷”——“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3、作者游洞后出来后的心情怎样?“后悔”为什么后悔?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四、研读第三段1、指名朗读、口译第3段。注意下列字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意思就是“古人观察天地”。“之”,助词,无义,有舒缓语气作用。“于”,这里表示观察的对象,译成现代语时可省略。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