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开发项目一、整体情况介绍(一)背景1、国家图书馆的宏富馆藏,是本项目实施的强大资源支持。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品类齐全,古今中外,集精撷萃。截至2013年底,馆藏文献已达3244.28万册(件),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五位,并以每年近百万册(件)的速度增长。国家图书馆馆藏继承了南宋以来历代皇家藏书,最早的文献可远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墟甲骨。馆藏敦煌遗书、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文字典籍、名家手稿等珍品290多万册(件)。这部分藏品闻名遐迩,世界瞩目。国家图书馆全面入藏国内正式出版物,是世界上收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同时重视国内非正式出版物的收藏,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的学位论文收藏中心和博士后研究报告收藏馆,也是图书馆学专业资料集中收藏地、全国年鉴资料收藏中心,并特辟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出版物专室。国家图书馆外文书刊购藏始于上世纪20年代,123种文字的外国文献资料约占馆藏的40%,是国内最大的外文文献收藏馆,并大量入藏国际组织和政府出版物,是联合国资料的托存图书馆。随着信息载体的变化和电子网络服务的兴起,国家图书馆不仅收藏了丰富的缩微制品、音像制品,还拥有了大量数字资源,截至2013年底,数字资源总量874.5TB,其中自建数字资源总量737.9TB,提供使用的中外文数据库达273个。经过百余年不懈努力,国家图书馆已建成富有自身特色的藏用并重的格局,形成了精华尽收、从传统到现代的民族文化宝库。2、国家图书馆对外服务方式的局限性,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可能性。国家图书馆自1909年诞生至今,立足于建设国家总书库,完整保存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取得显著成绩。历代国图人千方百计、不辞辛苦,广泛搜集各类文献,积累了宏富馆藏。今天,国家图书馆已经成为世界上收藏中文文献最多的图书馆,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外文文献收藏馆。百余年来,对文献典籍的精心守护,饱含着历代国图人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赤子深情,是国家图书馆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已经内化成国图的一种精神,一以贯之。长期以来,国家图书馆的主要的功能局限于馆藏文献的收集、保护和整理,集中展示、开发优秀典籍的功能长期欠缺,本项目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国内最大的文献典籍收藏馆,把死文字变成活文字,使它融入时代观念,走进群众心中,为群众所接受,让典籍文献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二)意义中华优秀典籍文化的集中展示中心。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忠实地记载着历史,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要素和发展源泉,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文津书院为社会搭建了展示中华典籍文化的系统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拉近与社会公众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凝聚力。中华优秀典籍文化的集中研究中心。文津书院依托国家图书馆的海量收藏,发挥文献优势,通过研究和学术交流让典籍中的文化、智慧启迪更多的民众。对我们以典籍记载历史的民族而言,文津书院更肩负着一份保存历史记忆的重任,并尽可能通过更为立体和生动的形式来传承、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教育基地。文津书院是公众文化知识普及的场所,是公众终身学习的课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教育职能。中华文献典籍凝聚了中华历史、承载着中华文明,在数字阅读日益普及的今天,古代典籍文献依托现代技术的表达方式,以数据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数字网络平台向公众传播文化知识,其自身价值进一步得到彰显。通过多种媒体手段揭示馆藏文献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顺应了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书院的社会教育职能。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目前的学校教育,以从书本到书本的形式为主,缺少形象、直观的展示。文津书院与学校教育结合,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史知识的普及场所。中华优秀公众文化的休闲中心。中国近三十年经济的持续发展,公众消费也逐步从以物质产品为主导过渡到以精神产品为主导。多元的休闲方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融入文化休闲的理念应该成为图书馆和书院发展的方向。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应该从以物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应更加关注人民群众对文化享受的需求,努力营造文化场馆的文化氛围,让历史文化走出书本,以交互式的交流和体验,让更多的人在闲暇之余走进书院,让书院成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三)知识产权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三中心一基地”典籍推广中心开发项目,所使用经典典籍,基本上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