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第一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单元教学目标】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课文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所以人文性方面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而工具性方面的目标告诉我们:“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单元重、难点】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写一篇演讲稿。【教学建议】针对本组课文来说,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另外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不应该只是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更多的是要在资料的帮助下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东西。【课时安排】5、詹天佑2课时6怀念母亲2课时7、彩色的翅膀1课时8、中华少年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回顾·展示二共5课时合计11课时第二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一、教学内容四篇课文。其中《詹天佑》、《怀念母亲》是精读课文。《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是略读课文。还设置了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以及一次综合性学习训练。二、教材解读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表达了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激情。《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对祖**亲和生身母亲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以及综合性学习各环节加深了学生对爱国之情的理解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三、单元总体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认识到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深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置身文本情境。4.抄录一些优美语句。如比喻句,排比句等。5.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四、教学重难点1.通过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2.抓住关键性语句,体会他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五、教学设想1.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在现课文的有关画面,加深学生感悟。2.爱国的故事诗歌名言不胜枚举,可让学生通过多渠道搜集整理,增强学生对祖国的里了解。3.几篇课文都要注意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深思感悟。4.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做具体分析,感受其妙处,探究其深意,体会其表达中心的作用。六、课时安排本组课文用11~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第三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詹天佑教学目标: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4.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和难点: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教学过程:一、审清题目,理解题意,学生简介作者。二、自读课文,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