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 《谈中国诗》 同步练习2.doc
上传人:音景****ka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 《谈中国诗》 同步练习2.doc

《整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三单元《谈中国诗》同步练习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轻佻/挑灯夜战症结/对症下药石舫/坊间流传B.施与/与人为善当真/势不可当处暑/处变不惊C.脉络/恪尽职守空缺/空谷足音数叨/数九寒天D.揾泪/不瘟不火仓廪/大义凛然渐次/东渐于海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tiāo/tiǎo,zhēng/zhèng,fǎng/fāng;B项,分别读yǔ/yǔ,dàng/dāng,chǔ/chǔ;C项,分别读luò/kè,kòng/kōng,shǔ/shǔ;D项,分别读wèn/wēn,lǐn/lǐn,jiàn/jiān。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影射譬喻注消酩酊大醉B.含糊烂调疏朗遥思远怅C.因缘圆晕干躁回肠荡气D.斩截默契飘零得鱼忘筌思路解析:A项,“消”应为“销”;B项,“烂”应为“滥”;C项,“躁”应为“燥”。答案:D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在灌输、说教式教育中,教育者站在教学主导地位,以的方式给某些教学内容下“精华”或“糟粕”的定义。(2)这次会议提出:切实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把化管理和勤俭办学做实、做透,促进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3)“新医改方案就像,落不了地,雾里看花,下面的人不懂怎么实施。”华西医院院长在做新医改解读主题报告时说。A.居高临下精密海市蜃楼B.高屋建瓴精细海市蜃楼C.高屋建瓴精密空中楼阁D.居高临下精细空中楼阁思路解析:“居高临下”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多含贬义。“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1)句中说的是“在灌输、说教式教育中”,应选“居高临下”。“精密”指精确细密。“精细”指精密细致或指人精明细心。形容“管理”应选“精细”。“空中楼阁”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由(3)句意来看,应选“空中楼阁”,与后文衔接。答案: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表明维护二战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B.教育宣传工作,是我们内在的需求,不是任何外在的要求,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自身的质量和发展。C.搜狐人物排行榜对当今文化名人的调查发现,钱钟书和张岱年表现极佳,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多年来都名居榜首。D.针对农民反映的问题,我市简化补贴兑付办法,变购买者先申报、财政审核后兑付为销售网点先行垫付补贴资金,这调动了农民购买的极大的积极性。思路解析:A项,“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句式杂糅,改为“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或“是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C项,不合逻辑,“榜首”只有一个;D项,语序不当,“极大的”应放在“调动”前,“的”改为“地”。答案:B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7题。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起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我造过aero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忽略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试举两首极普通的外国诗来比,第一是格雷《墓地哀歌》的首节:晚钟送终了这一天,牛羊咻咻然徐度原野,农夫倦步长道回家,仅余我与暮色平分此世界;第二是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微风收木末,群动息山头。鸟眠静不噪,我亦欲归休。口吻情景和陶渊明、李太白相似得令人惊讶。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斯屈莱欠就说中国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