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吨作单位估计物体有多重。2.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3.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估计体重。提问:能估计一下祁老师的体重吗?学生自由估计。谈话:同学们估计老师的体重,虽然数值上稍有差别,但使用的单位都是千克,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呢?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评析:从估计老师的体重引入质量单位千克,显得亲切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引入吨做了铺垫。]2.引入“吨”。(1)出示鲨鱼图(图略),提问:你能估计一头大鲨鱼的体重吗?学生估计。(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鲨鱼的体重很重)出示:它的体重是3000千克。谈话:还有更重的呢!出示鲸鱼和恐龙的图片以及它们的体重。提问:对这些动物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2)出示教材例题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有多重。提问: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结果会怎样?(数很大,不够方便)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出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字母t表示。揭示课题:吨的认识。[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估计大型动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并及时设疑,引入吨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表象,为下一环节充分感受和体验1吨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1.初步感受1吨。搬一搬: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轮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算一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指出: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提问:2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多少吨?10吨是多少千克?想一想:我们知道一袋大米是25千克,这样的40袋就是1吨。想象一下,如果让你来搬这1吨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指出:1吨是很重的,搬运这样重的物品,需要借助机械或机器的力量。[评析:感受和体验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1吨是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它究竟有多重是难以用语言来叙述的,只有在亲身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来把握。教师先让学生搬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观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来想象1吨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2.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提问:我们班有33个同学,全班同学体重的和有没有1吨?学生猜测,然后计算。指出:同学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30千克,33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是1吨。全体同学起立,学生观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2》,察并想象33个同学的体重。3.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1)出示教材第2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全班交流汇报。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你是怎样知道的?(2)出示下面的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物品,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重1吨。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说,再在全班交流。[评析: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里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感知、表象及体验,通过估算或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吨的感知,以强化认识。]三、实际运用,深化认识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问: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例子?(学生自由交流)出示下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谈话:我们在统计农业、渔业产量的时候,也经常用吨作单位,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出示:盐城市的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480万吨,年产棉花20万吨,居全省首位。——摘自盐城市商会网站[评析: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吨”的实际运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学生练习后,组织全班交流。3.谈话:下面是小明同学前些日子写的一篇数学日记,请你读一读。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