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25-畜牧学课程论文《猪的饲养与管理》姓名:专业:学号:指导教师:目录摘要………………………………………………………………………3关键词……………………………………………………………………3引言………………………………………………………………………31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32厂址的选择与布局……………………………………………………33猪的营养需要…………………………………………………………44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55种公猪的饲养管理……………………………………………………66种母猪的饲养管理……………………………………………………77仔猪的饲养管理………………………………………………………118肥育猪的饲养管理……………………………………………………14致谢.......................................................................................................15参考文献………………………………………………………………15摘要:本文的重点,将介绍种猪(种公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泌乳母猪等)、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能够了解猪饲养管理的全过程,认识通过改善猪的饲养管理,达到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关键词:管理,饲养,猪场,猪舍,设计,规划引言: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搞好养殖业是相当有发展前景的,本文将自己和指导老师的养猪经验和相关文献,介绍种猪(种公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泌乳母猪等)、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能够了解猪饲养管理的全过程。1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每个国家依据其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条件,对现代养猪的形式、内容、任务等有不同要求,概括起来,现代养猪有如下基本特点。1.1是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专业化的要求,将猪群划分为若干生产工艺群,主要有繁殖母猪群、保育仔猪群和生长肥育猪群。繁殖母猪群又包括后备母猪群、配种母猪群、妊娠母猪群和分娩哺乳母猪群。1.2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将各生产工艺群,按“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要求组织生产。首先是按一定繁殖间隔期组建一定数量的分娩哺乳母猪群,通过母猪(包括后备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育等工作,以保证生产工艺过程中各个环节对猪只数量的需要。年出栏1~3万头的肉猪场,通常以7天为一个繁殖间隔周期,即每隔7天组建一批分娩哺乳母猪群。1.3是拥有能适应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又便于组织“全进全出”各工艺流程猪群数量相适应的专用猪舍。专用猪舍包括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仔猪保育舍、生长猪舍、肥猪舍(生长肥育猪舍)等,通过工程技术的处理,这些专用猪舍一般能满足猪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类猪只对环境条件的需要。1.4是拥有优良遗传素质、高生产性能的猪群和完善的繁育制种体系;拥有严密的兽医卫生制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符合环境卫生要求的污物、粪便处理系统。1.5是能均衡地供应各类猪群所需的各种配合饲料,按饲养标准配制各类猪群所需的饲粮,实行标准化饲养;拥有一支较高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职工队伍;全年有节律地、均衡地生产出既定数量和规范化的优质产品。2.场址选择与布局2.1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2.1.1符合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发展规划。2.1.2场地应地势高燥、平坦,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在丘陵山地建场应尽量选择阳坡,坡度不超过20度。2.1.3交通便利,水电充足,水质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具备就地处理和消纳粪污的条件。2.1.4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2.1.5场址应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村镇外居民区的下风向处。2.1.6场址距交通干线不小于10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他畜牧场不小于2000米。2.2场内布局的基本原则2.2.1场内总体布局应体现建场方针、任务,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做到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2.2.2较大规模猪场应划分生活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生活管理区应选择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向或侧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布置在生产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及全场地势最低处,并保持一定的卫生间距(50-100米)。2.2.3各类猪舍的排列顺序依次是配种舍、妊娠舍、分娩哺乳舍、断奶仔猪舍、生长舍、肥育舍。2.2.4场内清洁道和污道必须严格分开,不得交叉。2.2.5猪舍朝向和间距必须满足日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