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乘上和谐之音的翅膀——中学合唱训练方法尝试汝阳县大安一中:赵晓燕著名音乐家徐沛东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人声,最美的人声是合唱。”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形式,一般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歌唱群体声音效果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最广的表演形式之一。近年来,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合唱教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若把合唱作为我们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首先就要彻底改变合唱齐唱化这一根本性错误。如何在中学生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地分声部合唱训练,改变学生对于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一直是笔者思考和实践的重点。现根据自己合唱训练积累的一点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注重音准练习合唱歌曲的高声部通常是作品的主旋律,旋律性比较强,音区又较高,学生易唱、易记,而低声部往往正好与此相反,这就使合唱常常因副旋律低声部唱不好而失败。在教唱副旋律声部声部时,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这便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怎么让学生掌握好低声部旋律?我做出以下几点尝试,并取得一定效果:分声部练声,做好基础工作若使学生有声部概念,是分声部合唱音准训练的重点。在日常基础练声时,我都会把音程放为练声的重点。比如:闭口音(m)练习:1=C—G把do当成根音,放为低声部,把sol放为冠音,放为高声部。先是小声哼唱,保持自己音量的同时要听到其他声部的声音,体会分声部合唱的效果。倾听自己与其他声部,是一种听清、唱好的有效办法。这样,学生依靠自己的思考和辨别抓住的音高,音乐感和音准会逐渐巩固而不会丢失。待达到一定效果之后,可以增加难度训练。比如:在原来给出根音冠音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只给出高声部的sol音,让低声部自己找到do的音准,然后再二声部练声。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听音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声部意识。另外,在日常训练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听音模唱练习,把音程、和弦作为听音模唱的重点。低声部旋律先入为主,做好铺垫工作由于高低声部旋律势力的不均衡,所以在训练时也做到适当的“偏向”。我们可以把低声部旋律作为练声曲,增强学生音准概念,巩固音准。比如:在学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时,我先教学生唱中间那部分低声部的旋律,等到音准基本没问题时,再教高声部的旋律。当进入合唱时,他们发现一切都已掌握了,合起来很顺利,一听到自己的演唱的和声效果,信心与兴趣俱增。当然,训练的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具体情况仔细分析、琢磨,制定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训练,才能得到比较好的成效。追求音色效果气息练习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是正确发声的关键。没有好的气息,歌唱的一切等于零。怎样使学生能有一个好的并且正确的歌唱呼吸习惯?我做出了一些尝试。要求学生体会“闻花香”的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吸气方法,但由于过分强调了“吸气”,学生中便出现了一些提肩,声带紧张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错误现象,我又进行了一些尝试,通过弹跳有力的短音训练,感受横膈膜的弹跳能力,和气息的支撑点。比如:①做深沉的咳嗽或大笑,感觉横膈膜的弹跳作用。②10305030︱10305030︱1---‖hahahahahahahahaha待气息位置基本稳定后,在训练歌唱时,再逐步加入保持气息的长音练习,训练学生的急吸慢呼,比如:可以加入游戏训练,让学生吹纸片,看能让纸片在空中停留多久。在进行气息训练时,还要多提醒学生感觉“气息的支点”、“以气带声”等问题,这样合唱就不容易空虚、走音、跑调。咬字吐字语言是歌唱表现的重要因素,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运用,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我汝阳地方方言的影响,学生歌唱语言习惯与声乐习惯相悖。为了达到演唱表现的统一,合唱演唱者应当掌握正确的“普通话”的发音。力求消除地方方言的痕迹,否则就会给演唱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发声器官的形态,也应力求与“标准”普通话的发音状态相吻合。在歌唱时,我们有这么一个要诀:“说声母,唱韵母。”再说的简单一点,就相当于我们拼音教学中的“直呼”方法:声母支好架,韵母跟着一起发。歌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规律是:声母要唱得短、轻、准,韵母收音要分明。合唱队员正确的咬字和吐字应当培养成一种习惯,所以关键还在于一天天的积累。为了更好地将气息和咬字吐字结合起来,我要求学生每天进行十分钟的绕口令练习。比如:一口气说完绕口令《出东门过大桥》,换一口气说完《妞妞和柳柳》等。分小组进行,每周会课时进行挑战赛,看看谁是“口才大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咬字吐字上有了很大收获。声音位置仅仅吐字清晰还不够,好的声音来源于正确的共鸣位置,这是歌唱的根本,也是合唱的共性原则。为取得高位置,我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微笑、放松下巴、自然打开喉咙、抬高软腭、以半打哈欠的状态进行发声训练。我在训练中强调学生用轻声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