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介绍.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森田疗法介绍.doc

森田疗法介绍.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张建军概述森田心理疗法:简称森田疗法,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的适用于神经质症的特殊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森田疗法主要的适应症是所谓“神经质”。森田认为发生神经质的人都有疑病素质。认为“精神交互作用”,是神经质产生的基本机制。森田疗法的基本治疗原则就是“顺其自然”。代表人物森田正马:1874—1938新森田疗法(Neo-Moritatherapy)概念的归纳和整理:即“疑病性素质基调”,“生的欲望”、“死的恐怖”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阐述,并系统地阐明了“森田神经质”的发病机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以“适应焦虑”一词代替“疑病性素质”;高良还提出了“主观虚构性”、“表面的防御单纯化”等新概念;大原健士郎则建议把森田的“神经质”和高良的“神经质症”统称为“森田神经质”,避免了用词混乱。大原建议改称“创造性体验疗法”。新森田疗法(Neo-Moritatherapy)治疗方法的改进:现代的森田治疗家从各自的实践经验出发,一致认为经典森田疗法为期四十天的疗程太短了,多采用三个月左右为一疗程。北西宪二于1990年提出“森田神经质的诊断用会谈格式”。在整个治疗中,也放宽了对病人的限制,并根据情况引进了音乐、绘画、体育等疗法,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合用抗焦虑药。通过睡眠脑电图分析,发现森田疗法可使睡眠障碍的睡眠节律正常化,还推算出绝对卧床至第七天转为轻作业期是最合适的。适用范围的扩大:森田疗法对于神经症的疗效,已经通过大量来自临床心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得到了科学的评定。现在森田疗法还被广泛运用于心身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依赖、甚至是心理危机的治疗中;另外,世界各国已成立了许多以森田疗法理论为基础的自助性组织,如神经症病人的自助性组织“生活发现会”,帮助癌症和艾滋病病人的组织等。森田疗法的基本概念神经质、疑病基调生的欲望、死的恐怖思想矛盾精神能量精神交互作用束缚基本概念“神经质”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是一种人格方面的异常或倾向,神经症病人中适合这一治疗方法的可称为“神经质”,表现为内省、敏感、认真、仔细、追求完美、胆小、谨慎、做事按部就班等特点。疑病性素质基调即害怕疾病是人类生存欲望的表现。如程度过强,则易将注意力转向自己身心一些细微的变化上,这是形成“神经质”的基础。“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生的欲望是人类共有的向上不断发展自己的意愿,但只要有生存,来自肉体的、心理的对死亡的恐怖就一直存在;疑病性素质很容易陷入“死的恐怖”中去,是因为生的欲望过于强烈,相应死的恐怖也越来越强。基本概念思想矛盾即神经质往往用“必须这样”、“应该如此”这样一种求全的理性优势来试图解决感觉到的身心变化,而非理性的、情绪的问题是不能通过主观愿望来克服的。精神交互作用森田认为,所谓焦虑、烦恼、躯体不适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身现象,但具有神经质倾向的人会从他的“疑病性基调”出发,把这种身心现象看成是异常并从理智上去极力防卫,形成“思想矛盾”。在注意力集中于不适感上时,会使这种感觉更加敏感,形成所谓“精神交互作用”,从而使症状发展并固定下来。基本概念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症状的存在,并不是通过自己人为的意志所能马上克服的。只有坦然地面对和接受,不管情绪是好是坏,以行动为准则,在症状存在的同时以建设性的态度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这样才能打破“思想矛盾”、阻断“精神交互作用”的发生。这种行为准则,森田称之为“顺应自然、为所当为”。这也是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基本概念精神交互作用森田疗法的核心理论是精神交互作用说。森田认为:“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对某种感觉如果注意集中,则会使该感觉处于一种过敏状态,这种感觉的敏锐性又会使注意力越发集中,并是注意固定在这种感觉上,这种感觉和注意相结合的交互作用,就越发增大其感觉,这一系列的精神过程,称为精神交互作用”。该作用常是神经症形成的原因。基本概念束缚在森田的理论中,通常把引起神经症的冲突、发生的机理用"被束缚"或"注意"来解释。就是说,冲突心理的产生,就是经常提到的"由于被束缚"、"过度注意"那样的自身原因所引起。根据新福学说,导致"被束缚"和"注意"的个体因素,不能只单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