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实施单位及实施地点1.1.1项目名称: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1.1.2实施单位:陇县关山天成大鲵驯养繁殖场1.1.3实施地点:陇县天成镇扫帚滩木拉石沟1.1.4项目法人:联系电话:1.2项目建设依据和发展方向1.2.1项目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陕西省实施<渔业法>办法》,《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暂行办法》。1.2.2发展方向:通过仿生态规模化养殖、增殖放流等措施使大鲵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最终达到大鲵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目的。1.3指导思想及总体思路1.3.1指导思想: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不影响环境前提下,通过仿生态驯养繁殖大鲵,最终达到大鲵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目的。1.3.2总体思路:鲵驯养繁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大鲵的生态、仿生态和全人工驯养繁殖3种基本模式。并对于大鲵种质资源的保护非常有效,基于以上原则,本项目实施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大鲵的生物习性,根据养殖地生态条件,采用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模式,扩大种群保护物种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1.4项目设计的原则为保护大鲵的种质资源并使其种群数量明显增加,项目设计主要以大鲵的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模式为基本原则。1.5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1.5.1建设内容:①仿生大鲵态养殖小溪流与洞穴共600㎡100余穴;②建设管护房3间(50㎡);③修建引水渠200m;④修建围墙300m;⑤防护坝60m。1.5.2建设规模:建设总规模2.0亩。1.6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从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限为3个月。1.7项目总投资66万元人民币,目前已经完成46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基础建设和生产资料投入),20万元的储备资金(用于今后三年中大鲵驯养经费)。1.8项目资金筹措全部自筹。1.9结论该项目选择在大鲵的适生地建设,完全满足大鲵生长与繁殖的基本条件。该项目技术路线正确,技术措施得力,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建设资金有保证,建设方案合理,配套设施完善。基于项目建设所具备的以上基本条件,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项目的实施将会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大鲵自然资源的永续增殖和利用。总之,驯养繁殖大鲵,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的高效养殖产业,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大鲵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合理保护利用,依法繁养,规范管理,确保大鲵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取得理想的社会、经济效果,才能使大鲵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第二章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1项目背景大鲵:Andriasdavidanus(Blanchard)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与恐龙同时代的两栖动物,有长达3.5亿年的进化史,是与大熊猫、白鳍豚相媲美的活化石。)在我国分布较广,在黄河、长江、珠江中上游支流的17个省区均有分布,尢以陕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为多;在我省尢以凤县、太白、留坝县等地数量较多。陇县在历史上也曾有大鲵分布。由于大鲵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营养、药用价值极高,受利益驱动,近年来乱捕滥猎大鲵的现象日益猖獗,再之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大鲵生动物资源种群数量急剧衰退,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栖息地的减少和破坏,导致野生大鲵生态环境遭受了毁灭性破坏,使得大部分地区大鲵种群濒临灭绝。1988年,大鲵被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被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列为I类濒危物种。因此被列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物种。为了有效拯救和保护这一珍贵自然资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我国各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法批准建立了一批大鲵驯养繁殖场,开展大鲵的迁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驯养繁殖是拯救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有效手段,也是繁衍、恢复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重要途径,对保障和促进社会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2.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大鲵驯养繁殖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在全国已经形成了大鲵的原生态、仿生态和全人工驯养繁殖3种基本模式。这两种驯养繁殖模式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并对于大鲵种质资源的保护非常有效。项目的实施也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陕西省实施(渔业法)办法》和《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暂行办法》均鼓励开展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人工驯养繁殖工作,基于以上技术条件与法律依据,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2.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由于大鲵具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