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灾后恢复重建可研报告1.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48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殡仪馆灾后恢复重建可研报告1.doc

殡仪馆灾后恢复重建可研报告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殡仪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庆阳市正宁县人民医院住院医技楼项目编制组名单总顾问:张梅芳庆阳市正宁县政府副县长顾问:白清儒庆阳市正宁县政府发改局局长杨军庆阳市正宁县政府卫生局局长王存劳庆阳市正宁县政府财政局局长王小林庆阳市正宁县政府规划局局长樊德峰庆阳市正宁县人民医院院长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卢海涛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总建筑师:王春好教授级高工,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工程师:陈斌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李原高级工程师编制人员:石自义工程师王晓霞工程师第一章总论前言1.1项目名称:庆阳市西峰区殡仪馆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1.2项目建设单位:庆阳市西峰区殡葬馆1.3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4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西街办火巷村马家山该殡葬管院内。1.5研究的依据和范围1.5.1研究的依据1、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批准发布《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卫生部规财司下发的《县医院建设指导意见》3、正宁的区域卫生规划。4、我院设计的“正宁县人民医院住院医技楼新建项目”总体规划及设计方案。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6、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法规和设计标准。8、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其它有关文件证明。(1)正宁县人民医院提供的1:500地形图(2)国家现行相关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范(3)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意见、资料等1.5.2报告研究的范围研究范围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和场址,总体规划方案,建筑消防设计,环境保护、劳动安全,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评价,社会评价,研究结论与建议等内容。1.6建设内容及规模1.6.1、建设内容:拟新建一幢地上主体九层局部三、四层、地下一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住院医技楼,拟新建建筑面积为11493.3平方米。1.6.2、建设规模拟新建住院医技楼建筑基底面积为132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493.3平方米。为地上主体九层局部三、四层、地下一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主体高度为34.05m。住院医技楼建成后可增加置病床位105张,医院总体满足200张床位标准。1.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总投资668.28万元,申请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补助500万元,西峰区财政配套168.28万元。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拟新建住院医技楼建筑基底面积:132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493.3平方米层数:地上主体九层局部三、四层、地下一层建筑主体高度:34.35m建筑密度:27%(总体)容积率:1.6(总体)停车位数:30个(总体)绿地率:31%(总体)床位数:200张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背景2.1.1单位现状:庆阳市西峰区殡葬管理所始建于1976年,属西峰区民政局二级正科级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26名(其中:在职19名,退休7名),实行财政差额补贴(西峰区财政承担职工工资的70%),承担着庆阳市及毗邻地区的火化任务,年火化量近300具,是庆阳市唯一的殡葬改革管理单位。西峰区殡葬管理所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西街办火巷村马家山,占地26亩,分为三部分:、办公区:占地8亩,建筑面积600㎡,其中职工宿舍24间共480㎡,锅炉房、库房、厕所等其它建筑120㎡。、火化区:占地9亩,建筑面积1882㎡,其中火化车间546㎡,追悼厅559㎡,业务室、灵堂350㎡,寄存堂、告别厅367㎡,执行厅60㎡。、停车场及空地占地9亩。现存建筑物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序号名称面积结构形式修建时间建筑现状1职工宿舍600㎡土木安架房1976年危房2火化车间546㎡砖混结构1986年3追悼厅559㎡砖混结构1986年4业务室、灵堂350㎡砖混结构1986年5寄存室、告别厅367㎡砖混结构1986年6执行厅60㎡砖混结构1986年2.1.2.项目提出的背景:西峰区殡葬管理所做为庆阳市唯一的殡葬管理服务单位,承担着庆阳市及毗邻地区的火化任务。近年来,从殡葬管理所管理层到普通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以顾客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宗旨,把微笑服务、亲情服务、满意服务作为管理所发展壮大的关键。目前,由于西峰区财政困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管理所基础设施不齐全、设施简陋,存在着投入不足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通过各项切实可行的举措,管理所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殡葬所的管理及业务用房属70年代修建,年久失修,加之在5.12地震房屋严重受损,吊唁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