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ZM.2008.122、下列家用电器中属于电热器的是()A.电烙铁B.电风扇C.电视机D.电冰箱3、将一台“220V100w”的电风扇、一个“220V100W”的充电器、一把“220V100W”的电烙铁分别接到220V的电源上,在相同的时间内,电流通过它们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A.电烙铁B.充电器C.电风扇D.一样多4、有一灯泡铭牌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在220V的电压下工作时灯泡的功率才是25WB.灯泡工作时的功率一定是25WC.只要电压高于220V,灯泡一定会烧坏D.只要电压低于220V,灯泡就不能工作5、同学们发现家庭电路中,常使用一种外壳由塑料制成的“空气开关”,它可代替闸刀开关和熔断器,如果某同学家安装的“空气开关”的额定电流是10A,那么由这个“空气开关”控制的用电器的总功率最好()A.不大于220WB.不大于1200WC.不大于2.2kWD.不小于2.2kW6、一个灯泡的灯丝烧断了,把断了的灯丝搭在一起,灯泡会更亮,其原因是()A.灯丝电阻增大,功率增大B.灯丝电阻减小,功率增大C.灯丝两端电压增大,功率增大D.灯丝中电流增大,功率减小7、有两盏灯,甲灯上标有“36V60W”,乙灯上标有"220V60W”,当它们分别在其额定电压下发光时,会看到()A.甲灯比乙灯更亮B.乙灯比甲灯更亮C.两盏灯一样亮D.无法确定哪盏灯更亮8、在图中所示电路中,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A.电压表示数增大,灯泡变暗B.电压表示数增大,灯泡变亮C.电压表示数减小,灯泡变暗D.电流表示数增大,灯泡变亮9、通过用电器的电流是0.2A,1min内电流做功是120J,则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A.120VB.60VC.10VD.2V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间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电功率将()A.变大B.不变C.变小D.无法确定11、两条电阻丝电阻之比R1∶R2=3∶2,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1∶I2=2∶1。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产生的热量之比是()A.3∶1B.2∶3C.3∶2D.6∶113、将一个标有“10V10W”字样的灯泡与一个最大阻值为10Ω的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在10V的电源上,闭合开关移动滑片的过程中,灯泡功率的变化范围是()A.0~10WB.2.5~10WC.5~10WD.10~20W1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电路总电阻变大B.电路总功率变小C.电压表示数变小D.电流表示数变大15、如图电路中,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均指在刻度盘正中央,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通过R1的电流小于通过R2的电流B.R1两端的电压与R2两端的电压相等C.R1的电阻值大于R2的电阻值D.R1消耗的功率小于R2消耗的功率16、如图所示,甲、乙两人都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丙站在地上与乙拉手,上、下两条裸露导线分别是照明电路的火线和零线,那么一定会触电的是()A.甲B.乙、丙C.甲、丙D.甲、乙、丙17、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为0.5A,工作10s电流做功180J,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____V;在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____Ω。18、下表所示为国产XOB30—13型全自动洗衣机说明书中所列的主要技术数据。则这台洗衣机在额定电压下洗衣、脱水时,通过洗衣机的电流是__A;如洗衣、脱水的累计时间为30min,洗衣机耗电____kw•h。19、课外活动小组要做一只电烘箱,要求在75s内产生1.21×104J的热量,使用的电源电压为220V,则该电烘箱电热丝的电阻应为___Ω;若手边只有阻值为500Ω、750Ω和1200Ω的电热丝各一根,要得到所需的电阻,方法是_________。20、据报道,某乡村进行电网改造,经测算,有一条线路应该采用截面积为2.5mm2的铝芯线,电工在实际安装时却采用了1.5mm2的铝芯线,结果酿成一场火灾。分析火灾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电工安装的导线与测算应采用的导线相比,____较大,根据____定律可知,导线上产生的热量也较多.导致导线的绝缘皮烧坏,最终引发了火灾。21、一个标有"6V3W"字样的小灯泡与一个8Ω的电阻串联后接在电源上,此时灯泡正常发光,则电源电压为____V,8Ω的电阻的电功率为____W。22、图中A、B两点均为螺口灯泡的螺旋部分,当两开关都断开后、站在地上的人用手直接接触A点时,他___触电,用手直接接触B点时,他___触电(选填“会”或“不会”)。23、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的三孔插座、电灯及控制电灯的开关接到电路上。24、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待测小灯泡标有“3.8V”的字样。⑴电源至少要用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