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百花园五主备人:副备人:教学目标:1、语海畅游-----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2、积少成多---《送孟浩然之广陵》3、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5、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重点:1、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3、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难点: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语海畅游”2、学习“积少成多”教学过程:一、学习“语海畅游”。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3、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4、出示幻灯“一起”和“一同”……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说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5、出示课本例子6、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1)把“学生”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年龄的。(2)把“少年”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职业的。(3)把“电视”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剧种的。(4)把“电影“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家用电器的。7、(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2)学生做课本中加点的练习。8、反馈练习情况。(1)电灯、电话、留声机是爱迪生发明的。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2)他小时候记性很好,不到三岁,就能背诵杜甫的《绝句》。人们称赞说:“这小孩多可爱呀!”9、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二、读读背背1、出示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三、作业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背诵、默写《送孟浩然之广陵》二、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1、教师读题目要求。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一、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心灵创可贴》,要求读得流利、连贯。你读懂了什么?4、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11、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12、你喜欢苏茜吗?为什么?13、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1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我们应该学习苏茜那可富有爱心的童心。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是一个关心他人的小姑娘。)四、作业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笔下生辉——写“家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笔下生辉------写“家乡”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2、反馈思考情况。3、幻灯出示要求:(1)想一想:怎样把文中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7、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8、反馈思考情况。9、幻灯出示要求:(1)想一想:怎样把文中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二、学生写作: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2、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3、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范文一: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是历史文化名城,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楚州。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有周恩来纪念馆、吴承恩故居、镇淮楼、古色古香的河下古镇、古运河风光带、勺湖公园……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楚州城的北边,离我的家很近。走近纪念馆就看到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继续往里走就看到陈列室,里面有周恩来总理参加革命时及解放后工作以及临终前的照片和周总理生前用过的物品。出了陈列室再向前走就到了西花厅,这是按照北京西花厅的式样建筑的,里面是周恩来总理工作生活的地方。河下古镇位于楚州城区西北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河下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桥梁,都有丰富的传说故事。勺湖公园位于楚州城西边。为什么叫勺湖呢?因为勺湖形似一把勺子而处名。勺湖园历史悠久古迹甚多,有“文通宝塔”、“碑园”、“勺湖草堂”等。我经常和爷爷一起去勺湖公园游览。夏天到了湖里的荷花开了,真是漂亮极了。我的家乡还是淮扬菜的发源地,有许多美食。有平桥豆腐、钦工肉圆、车桥软兜长鱼、河下蟹黄汤包、天妃宫浦菜……我爱我的家乡,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做客。范文二:家乡的美景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那里风景优美,绿树成阴。春天,树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懒洋洋地睁开眼,花儿们也纷纷盛开了,红的、蓝的、黄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们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引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