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中英会计教育比较研究[论文关键词];能力培养;会计课程考核[论文摘要]中国加入WTO后,会计教育将逐步国际化,英国在会计教育中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本文根据笔者在英国的考察分析以及在国内的长期教学实践,从会计教育理念、会计课程设置、会计教学方式、会计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中英会计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我国现有会计教育模式提出了改进措施。英国作为会计职业的起源地,是现代和实务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会计教育也一直以“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而著称。近期笔者到英国佩斯利(Paisley)等多所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考察,对其被评为英国教育评估的最高分——5分的会计专业作了全面了解和体会,并与我国会计教育现状进行比较,从中借鉴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期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有所促进。一、会计教育基本理念的比较英国会计教育将终身学习作为基本教育理念。在此理念下,会计教育不再是年轻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最后环节。在任何一个年龄段,在工作后的任何时期,只要有学习会计知识的需求,经即可到大学接受正式的会计教育。因此,在同一个班里,既有生机勃勃、没有工作经历的年轻人,还有可能见到两鬓斑白、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年学生。同时,终身教育认为,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迅速变化、日趋复杂的工作,会计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应该在接受教育期间集中掌握基础性、工具性的知识,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教育环节,都能体现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想精髓。近年来,我国会计教育界已认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加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传统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一些教学环节还未实现良好的突破,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有效落实尚不到位。正规的大学会计教育尚未形成灵活的准入机制,依然是高考入学学生的专利,其他人一般还不能进入。虽然现在社会上出现了电大、成人教育和各种各样的会计培训,参加者也大多是年轻人因就业或提升学历的需求而为之。因会计工作需要而必须进行的会计后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流于形式。作为现代会计教育,应该教给学生比会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方法。我国会计教育应在吸收我国传统教育精髓的基础上,切实贯彻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进一步改革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二、会计课程设置比较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英国会计课程设置不只局限于会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不再过分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而是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在注重基本知识如学、和等的基础上,与、等相近的学科知识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非常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完整性,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同时,会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非常紧密。每当会计或经济领域出现新技术、新理论,相应课程就会被修改或更新,老师也会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尽量避免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需要脱节。如:针对英国大力发展金融业的经济背景,许多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中融入了金融、金融工具和等方面的课程。同时,本科课程设置还与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考试挂钩,并随着ACCA考试科目与内容的变化而相应调整。这样会计本科毕业生可免试8-12门课程。我国大学教育中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两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以及“实践课”等六类所构成。近年来,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下,我国各高校每年都会修订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课程的结构和安排逐渐趋于合理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改革的主持与参与人员大多是财会专业教师,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专业主干课,对其他课程改革力度不够。即使对专业主干课的改革,也主要针对课程门数和学时多少,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并且课程内容的衔接和交叉重复的问题一直未得以较好地解决,也不太重视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我国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积极借鉴英国的做法,突破以前课程体系改革的思维定势,让其他类别课程以及相近学科的教师也参与进来,全面改革会计课程体系,真正地实现会计课程的整合,同时加强各门专业课程内容的协调及其主讲教师的沟通,以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除此之外,还要结合社会需求和经济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相关课程,并要注重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三、会计教学方式比较英国大学的会计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讲授、辅导、研讨相结合。会计课堂讲授(Lecture)一般分专题进行,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大约只有30%的课程内容,讲解重点主要是:专题的框架结构、重点和难点讲解;各专题新理论、新观点;列出本专题需阅读的参考书章节,以备学生课后阅读。学生课下需花大量时间阅读、查资料和写论文,大部分参考资料由学生自己到或上网查找后认真学习才能掌握。特别指出的是,每门课程都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本,老师通常是列出与该课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