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鸟的天堂》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07级语文教育2班的赵梦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说教材《鸟的天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四年级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鸟的天堂》是一篇记叙文,它主要记叙了(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写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生动,层次清晰,充满诗情画意,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这篇精品佳作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的线索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生字,认识并会写“桨”、“暇”、“耀”等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成语,并理解词义。能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领悟并理解的写作手法。由于本文写景手法多样,动静结合,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以及为什么会有不同感受。难点确定为:领悟描写大自然的句子。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传授知识,点拨法主要起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法有小组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法,小组讨论法能激发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朗读法用以加深课文印象,勾画法可调动学生的肢体一起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导语的设计在教学中十分重要,针对本篇课文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在我国广东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洲。一天,一只仙鹤看中这块优美安静的地方,便衔来一条榕树枝。说也奇怪,这条榕树枝很快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就像浮动的绿洲!又是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成千上万只同伴,从此每到清晨,万千灵鸟,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形成了南国奇观——“鸟的天堂”。我们的巴金爷爷就去过那儿,他用自己的笔将这一幅奇景记录下来,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此导语来自于广东新会著名景点“鸟的天堂”的介绍语,以传说的方式介绍了景点的来历。对于小学生而言,传说这种方式正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以此为导语能迅速抓住学生的耳朵,调动学生的兴趣,消除上课的紧张感和对课文的陌生感,从而给接下来的教学铺平了道路。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以手空写,边读边划的方式来认识生字,同时加以适当的指导,调动学生的肢体参与学习。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组词教学,在快节奏中的竞争中既记忆了词语,又培养了合作意识。这为学生接下来的阅读工作扫清了障碍。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请学生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每一段的关键字句,同时思考每一段的大意。初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再提出问题: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这几个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环节3精读课文感受情趣新课标中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度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所以接下来的教学我将重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激发自主探究的能力。首先我将提一个看似超出学生自主学习范围的问题:“你对‘鸟的天堂’有什么认识?”围绕这个问题,我首先鼓励学生小组间自由讨论,并交流个人认识,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和激励学生仔细阅读;教师适当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而这个问题和下面的教学也是有联系的。接下来,我将和学生一起,以平等讨论的方式给课文分大段,学生可以提出多种不同的分段方案,我都将进行鼓励,并在最后综合起来,确定一个最终的分段方案。对于每一大段,我都秉承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