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中宏观体系.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4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经济生活知识中宏观体系.ppt

经济生活知识中宏观体系.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把握考点之间的联系,构建中观知识体系中观知识体系主要有两个:一是单元知识联系;二是跨单元知识点的联系。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回答了另一个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怎样生产”。本单元处于教材的核心地位。逻辑脉络:消费离不开生产----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社会主义生产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财富的主体与主要场所----如何筹集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金。这一单元中我们基本的经济身份既是消费者,又是劳动者、经营者、投资者等。第三单元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逻辑脉络:我国收入是如何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的----国家是如何参与分配。在这个单元,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生产要素提供者、国家管理者、纳税人。第四单元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从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活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进而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逻辑脉络:面对市场经济(市场调节的优缺点)——国内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WTO、对外开放)在这一单元,我们作为经济生活参与者,基本身份是现代化建设者、经济全球化参与者。二、构建宏观知识体系,提升驾驭教材能力经济生活的基本学科思想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一)“一”有两个:第一个“一”:经济学的基本矛盾,即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的矛盾。经济学需要研究如何有效配置资源,让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第二个“一”:近些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主题: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提倡自主创新,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两个“二”:第一个“二”是“两只手”,即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搞好国家宏观调控,把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第二个“二”:即国内外两种资源和国内外两个市场。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三)三个“三”:第一个“三”:即三个主体: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企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和个人(消费者或劳动者)。第二个“三”:即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其中,消费与投资合称为内需。第三个“三”:三个发展动力,即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和扩大开放。(四)一个“四”:即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经济生活计算题解法:2.某公有制企业职工刘国庆每月工资800元,奖金200元,投入10000元作为企业的股份,每年可得股息2400元,同时刘国庆以技术入股,每年可得股息12000元。刘国庆临街还有门面2间,每月要得租金600元。请问刘国庆每月的按劳分配收入是多少?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是多少?二、关于汇率的计算题三、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题1.假定2008年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万亿件,每件价格为l元,若发行纸币12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l元纸币相当于出现了较明显的经济现象。()A.O.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B.O.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C.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D.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四、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题2.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8040B.4020C.8020D.16040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