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观察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由谁来进行课堂观察?◆怎样进行课堂观察?——威廉姆·布雷克(WilliamBlake)我常常观看他人的教学录像,总是对他人的课堂教学品头论足。今天,我自己的一堂课被拍成录像……啊,看到自己在屏幕上的“光辉形象”,我真是大吃一惊!这怎么是我呢?整节课里,我总是在来回走动,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并且常常站在最后一排同学的旁侧和全班同学谈话,前几排的同学只听到我的说话声,看不到我的人。怪不得平时上课前几排的同学总要转过来,我还以为他们是不遵守课堂纪律呢!……我还常常忘了请站起来发言的同学坐下去,这节课里,我居然忘了3次。等我发现后,他们已经等了好久……——永嘉县外国语实验小学陈慧静再小的事情,如果我们放在心上也是天大的事情;再大的事情,如果不放在心上,也是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鲍里奇课堂观察就是研究者或者观察者带着一定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按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收集来的资料开展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定量2008.9—2008.1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现今20世纪70年代定性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定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社会学心理学家贝尔思在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主要研究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过程。1960年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提出了“互动分析分类系统”主要是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研究。分类编码内容教师说话间接影响1接受感情2表扬或鼓励3接受或使用学生的主张4提问直接影响5讲解6给予指导或指令7批评或维护权威性学生说话8学生被动说话9学生主动说话无效语言10沉默20世纪70年代开始:定性在自然状态下,以人的肉眼为工具,对正在发生的课堂行为、事件及细节,进行详尽的叙述和描写,并对课堂行为、事件进行解释、判断和评价。课堂观察笔记是定性课堂观察的基本记录方式,基本要求为研究者不仅要记录在课堂现场观察到的人、行为、事件和谈话,还要记录研究者个人当时的主观感受、想法、印象、评价。现今: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今天课堂观察方法日渐丰富,人们更倾向于追求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使得两种方式相互补充,这已经成为课堂观察发展的主流趋势。定量的观察使我们知道这节课是什么样子。定性的观察使我们知道这节课还可以是什么样子。(三)课堂观察的类型根据观察目的与作用来划分,可分为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专题性观察。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课堂的关系,可以分为自我的课堂观察和对他人的课堂观察。从观察对象和观察情境是否经过严格控制的角度,可以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根据观察情境的范围,可以分为开放式观察和聚焦式观察。根据资料收集的方式以及资料本身的属性来划分,课堂观察可分为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四)课堂观察的性能考辨目的性。从目的性的角度,观察大致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低层次的观察,就是每天都发生的,多是不自觉进行的观察;第二层次是较为细致的观察,有一定的目的性;第三层次是最高层次的观察,这种观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目的性也最强。系统性。观察者会对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做出系统的规划。理论性。课堂观察要依据一定的方法论,以定量为主的课堂观察基于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理论,以定性为主的课堂观察基于解释主义理论。同时,课堂观察也要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选择性。选择性贯穿于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课堂观察必须对研究问题、观察对象、观察工具、记录方式等进行选择。情境性。课堂观察主要是课堂现场/课堂情境中进行的。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课堂观察的不足局部PK整体:课堂观察更善于对课堂行为的局部的分析与诊断,但不善于对课堂事件的整体的、综合的、宏观的把握。可视PK不可视:课堂观察只能观察到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比如教师的语言、学生的课堂反应等等。但是还有很多仅凭肉眼和知觉无法观察到的东西,如学生的内心活动等等。培训PK不培训:观察者是否受过培训决定着观察行为的有效程度,观察者只有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二、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依据不同的目的,课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