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三地理复习提纲.doc

初三地理复习提纲.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三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节1.地球的形状:不规则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3.什么是纬线?什么是经线?4.纬度的变化规律:赤道的为0°从0°向北增加为北纬,直到90°N(北极)向南增加为南纬,直到90°S(南极)5.经度的变化规律:?向东为东经度,增大到?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180°?向西为西经度,增大到?6.两个经纬网图:7.①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向东②东西半球分界线:20°W,160°E向东③东半球范围:20°W??→0°??→160°E??④西半球范围:160°E??→180°??→20°W??向东向东第二节1.自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2.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3.公转示意图14.五带的划分:①热带和温带的界线②温带和寒带的界线③热带有第三节1.地图三要素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3种)3.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表示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4.相对高度的计算。5.等高线疏密与山地坡的关系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图。,,现象。现象,寒带有第二章第一节1.七大洲和四大洋①记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轮廓。②南、北美洲分界线③亚、非分界线北美、亚的分界线第二节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内容是什么?2.板块运动:①记六大板块图。②板块运动的类型及产生的现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亚洲东部岛屿、科迪勒拉山系的产生原因),沟通的洋,沟通的洋,沟通的洋。2③板块学说的内容:第三章第一节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2.记天气符号。3.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级别。第二节1.气温的日、年变化规律(尤其分清南、北半球)2.气温分布的表示方法:等温线(密:温差大,疏:温差小)3.气温的分布规律(3条)第三节1.降水的分布规律。2.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第四节1.构成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2.影响气候的因素。3.气候类型图及气候特点。第四章第一节1.人口增长速度的表示方法:自然增长率。2.世界人口分布的四大稠密区。3.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3第二节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发源地、分布、建筑第五章第一节1.世界上面积前六位国家的轮廓图。2.地跨两洲的国家:第六章第一节1.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亚洲相对位置图:2.地形特点3.主要河流及注入的海洋4.气候:①气候特点:②亚洲气候分布图和非洲气候分布图4第七章第一节1.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原因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3.日本工业分布图(临的海洋及工业分布特点、原因)第二节1.东南亚的组成2.马六甲海峡(位置、沟通的洋)3.气候类型(2种)4.主要的农作物及产量最大的国家5.主要的河流及与山脉的关系第三节1.印度轮廓图:主要的河流、地形、首都及农作物的分布2.主要的自然灾害及产生的原因3.印度主要的工业原料、资源及与工业的关系第四节1.地形和河流的分布西→东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脉西叶伯——尼——利寒亚河平原中勒东西——拿——西伯河伯利利亚亚高山原地2.俄罗斯以重工业为主(与日本的区别)第八章第一节1.地理位置优越:三洲五海之地(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52.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生产、输出石油最高。2.石油外运到西欧、美国、日本的主要路线。3.中欧的气候及主要的河流。4.中东人种、阿拉伯民族第二节1.西欧发展传统畜牧业的条件第三节1.非洲轮廓图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3.人口、粮食与环境的关系。第四节1.澳大利亚主要的动物2.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相比非洲)第九章第一节1.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2.美国农业的特点3.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4.美国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5.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节1.巴西的轮廓图(气候、地形、城市)62.巴西主要的农作物。3.巴西面临的主要问题(热带雨林的逐年减少,城市化问题)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1.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简称、省会第二节1.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第三节汉族、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及特点第二章第一节1.我国地势特点及三阶梯界线。2.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交通的影响3.我国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分布4.山区的优势、劣势及自然灾害第二节1.我国冬季最冷、夏季最热,降水量最高、最少的地方2.我国温度带73.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及400㎜、800㎜等降水量线4.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5.干湿地区及对应的自然景观6.冬夏季风、发源地、风向、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7.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8.气候分布图第三节1.我国主要的内、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