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生态栖地营建最佳的帮手.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芦苇―生态栖地营建最佳的帮手.ppt

芦苇―生态栖地营建最佳的帮手.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近代有關於蘆葦的研究非常多,尤以丹麥UniversityofAarhus的教授HansBrix(1945-)所發表一系列的研究最為著名。將蘆葦種在污染的地方,具有下述有益水質淨化與生態營造的功能:一、土壤方面能將空氣中的氧氣輸入水域,氧化水域與底泥增加水域好氧性,促進BOD分解增加水域好氧性,促進硝化作用進行增加水域氮與磷的吸收三、生態方面雖然蘆葦有上述的優點,但是對於蘆葦具這些功能的深入研究,需要依據生態生理學(eco-physiology)與生物地化學(bio-geochemistry)的理論,作以下的探討:多少氧氣能夠藉由蘆葦釋放到土壤與水域中釋放的速率氧氣在蘆葦體內的傳輸傳輸的速率與蘆葦生長的關係傳輸的速率與蘆葦所需營養份的關係傳輸的速率與蘆葦砍除的關係1990年代,Brix做了一系列有趣的實驗,來探討上述的1、2、3項內容。這些實驗後來成為驗證水生植物作為生物棲地與水質淨化研究者所依循的實驗方法。蘆葦蘆葦耐鹽、耐鹼、耐酸、耐厭氧、耐高氮,且在砂質、坋質或黏質土都可以生長,且能吸引野生動物棲息,可供鳥類覓食與鼠類作巢;但蘆葦無法適應超過50公分以上的水深,所以人工溼地部分水域深度需深於50公分,以免整個水域被蘆葦占滿,增加維護的問題;建置於砂灘上的人工溼地,由於滲量大,需鋪設防漏層,但蘆葦很容易穿透防漏層,因此種淺根的香蒲比蘆葦更好。蘆葦生長若過度密集,易使水質厭氧,使Fe3+還原成Fe2+,釋放所結合的磷,使排水中的磷增加。臺灣一般民眾對於蘆葦印象不佳,不認為其具有景觀性,所以人工溼地若需種植較多蘆葦以淨化水質,最好離民眾活動的地方遠一些。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