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案例: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初步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的方法,利用分类的思想记住各种人民币的面值,掌握有关知识。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教育。同时根据各种面值人民币的不同图案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兑换人民币。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元币、角币等学具准备:一元及以下的各种面值的纸币、硬币。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小熊文具店)教师:“今天是小熊文具店开张的日子,我们赶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小熊店里的文具可真多呀!你最喜欢什么?它下面白底红字的牌子是什么意思?”师:“对!就是买这件物品所需要的钱。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课件出示),德国的钱叫马克,美国的钱叫美元,英国的钱叫英镑,法国的钱叫法郎;那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师:“真聪明!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人民币孩子们经常见到并且经常使用,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使用的货币,只有中国才使用人民币。)二、新授㈠、联系实际经验,认识人民币。1、教师:“你都见过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2、教师:“看来,许多同学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不认识,你能想个好办法让他们很快学会吗?”学生:“我们可以分成小组,让会的同学教给不会的。”3、分小组认人民币。(对于一元以上的人民币看屏幕认)(设计意图:由于人民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生在日常的购物,在生活的环境中常常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原本不认识的学生经其他学生的介绍和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认识。)4、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请生抢答出面值。在出示五角的硬币时,请学生猜一猜它的面值;并问学生:“你怎么知道是五角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五角的硬币颜色是黄色的,而且它的背面是国徽。它在提醒我们:我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要爱护我们哟!”在出示老版的100元时,师问:“你知道钱币上的四位领导人是谁吗?他们带领着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我们永远怀念他们。”5、教师:这么多的人民币,你能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数学方法又快又准的记住吗?(分类)教师:“真棒!那么,可以怎样分类呢?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6、师生一起按这两种分法给人民币归类。7、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我发现人民币的面值都跟1、2、5有关系。”教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真了不起。老师觉得在记忆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时如果有一定的顺序就更好了。你愿意用什么顺序记呢?”(引导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记忆。)㈡、学习人民币的兑换1、(课件出示)教师:“小兔想买一枝8角的铅笔,给了服务员米老鼠一元钱。”米老鼠说:“我没有零钱,谁愿意跟我换一换?我要是都换成面值一样的零钱,该怎样换?(据答师说明):一元可以换10个一角也就是一元=10角。(板书:1元=10角)那么一元还可以换100个一分,该怎样表示呢?(师据答板书:1元=100分)教师:(指黑板)“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元和角之间以及元和分之间的关系,你还知道哪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据答板书:一角=10分)2、教师:“这时,米老鼠换到了零钱,可高兴了。可是它又有问题了。(随即课件出示:那么我应该找回小兔多少钱呢?)谁来帮帮它?你怎么知道要找回两角?”3、教师:“小兔又有问题了,快来看!(课件播放小兔说的话:“我要是有正好的钱,我会怎样付呢?”)你要是小兔,你会怎样付?”4、教师:“同学们帮助小兔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真了不起。”(设计意图:由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使本节课的教学能更容易地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为了解决重点、难点,我创设了小兔买铅笔的情境。第一个层次,请学生与米老鼠换零钱,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一元=10角。第二个层次设计了“我应该找给小兔多少钱呢?”这个问题是为了渗透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第三个层次设计了“要是我有正好的钱,该怎样付呢?”这个问题是让学生明白凑钱的方法。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于是便非常乐意参与,因而也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付法。这样,通过一个情境解决了三个问题,孩子们掌握这个知识就水到渠成了。)四、练习㈠、(课件出示)小熊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