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热证用寒凉药.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阳热证用寒凉药.ppt

阳热证用寒凉药.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中药的基本知识一、中药的性能:性:药性;能:效能。是指中药的性质和作用。中药性能的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清代医家徐灵胎总结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一)四气五味它是药物作用于肌体所发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凡能治疗寒性病的药物便认为是热性和温性,凡是能治疗热性病的药物便认为是寒性和凉性。四气2.五味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味,即滋味,至于药味的确定,最初是由口尝而得,后来,逐渐发展为利用医疗作用来说明药物的味。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周礼·天官》所载“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精,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由于五行学说的盛行和影响,由最初的“滋味说”遂被改造成为“五味说”。五味气味之间的关系(二)升降浮沉如:呕吐、咳喘↑——生姜、麻黄↓泄利、脱肛↓——五味子、黄芪↑药物对这种异常的升降出入产生的治疗作用即对疾病治疗的趋势而论的。药物(三)归经归经的理论依据:一是依据脏腑经络学说:脏腑通过经络联系到体表,体表的病证也可影响相应的脏腑,能治疗某种体表的病即入相应的脏腑、归相应的经络。二是根据五味对脏腑经络的配属关系:五味入五脏,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入什么脏即归什么经络。太阳经头痛(项部)----羌活阳明经头痛(前额)——白芷少阳经头痛(两侧)——柴胡厥阴经头痛(巅顶)——吴茱萸(四)中药的毒性二、中药的用法配伍的目的:①协调药物的偏性②克服不良反应③更好的发挥药物的效用④对于较复杂的病证可以全面照顾⑤掌握配伍禁忌,确保用药安全配伍的方法:七情:就是将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分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七个方面。这是药物配伍的法则。1、单行:指单用一味药物治疗疾病2、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的药物同用,以增强疗效。3、相使:两种药合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5.相杀:两药合用后,一种药物能减轻或解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6.相恶:两药合成,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功效降低,甚至消失。7.相反:指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二)中药的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十八反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判藜芦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制药配方莫相依2、妊娠禁忌3、证候禁忌:④沉降药,对病势下陷之证不宜用。⑤偏于攻邪的泻药多能损伤正气,正虚者应慎用。⑥偏于扶正的补药易于恋邪,对邪实之证不宜用。⑦有毒之品能克伐正气,导致中毒,在非确凿之时禁用。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忌口。1.一般在服药期间应忌生冷、油腻、腥膻和有刺激性的食物。2.热性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3.寒性病忌食生冷类食物。4.皮肤病患忌食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5.失眠脏燥患者不宜饮酒与茶等。(三)中药的剂量1、药物性能与剂量2、药物配伍与剂量3、患者情况与剂量4、季节地域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