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北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东露天煤矿北部后备区补充勘探设计学生姓名:李伟男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班级学号:090440119指导老师:颜志丰指导教师职称:高级工程师2013年4月21日选题的目的意义:平朔矿区东露天矿田,系国家计委以“计能源[1993]第360号”文《关于山西省平朔矿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及“计基础[1999]第816号”文《关于山西省平朔矿区资源划分及矿区范围问题的复函》所确定的平朔矿区三大露天矿之一。东露天矿是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的年产1500万吨特大型露天矿;1996年9月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与澳大利亚RioTinto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东露天项目意向书,为此,东露天矿将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对外合作开发的大型露天矿。东露天矿田位于平朔矿区马关河东,二十世纪五十年末至六十年代中期曾进行过的几次大范围的地质普查工作,曾涉及本区。之后几十年间,该区进行了多次煤田地质勘探,为平朔矿区煤田开采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次勘探是在前期详查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东露天矿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可靠的全面的地质资料,通过地质勘探为今后的生产工作提供建设性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煤田地质工作起源于19世纪中叶。从德国李希霍芬和我国煤田地质奠基人王竹泉对中国煤炭资源的考察,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150多年历史。经过我国煤田地质工作者共同努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煤田地质理论和勘查体系。第一,煤田地质基础研究由传统地质走向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阶段。相继组织开展了华北、华南、鄂尔多斯盆地和东北中生代断陷盆地聚煤规律和资源评价研究课题,从盆地整体高度,把握了我国主要聚煤盆地演化和煤炭资源聚集赋存规律。创造性地将层序地层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含煤地层划分、聚煤古地理和聚煤规律研究,拓宽了煤田地质研究新思路。第二,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我国煤田地形地质特点,合理选择地质填图、遥感、物探、钻探、测试等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地质信息,综合研究煤层赋存规律和开采技术条件,建立了独具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煤炭综合勘探技术体系。煤田三维地震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勘探精度,勘查能力进一步增强,不仅能解释断层,对陷落柱、煤层宏观结构和厚度变化趋势也取得突破。煤田测井解释精度处于国内外先进行列。钻探装备不断更新,钻探工艺逐步完善。绳索取芯和金刚石钻进的工艺基本成熟,空气泡沫钻进、潜孔锤正反循环钻进、受控定向钻进和超大孔径钻进等钻探工艺得到广泛应用,钻进参数监测系统的研制成功,使煤田钻探步入国际先进行列。第三,煤炭地质勘查信息化及“3S”技术取得显著进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煤炭地质勘查的各个领域,从野外数据的采集到地质报告编制基本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并提交电子版地质报告,以GIS平台,建立《全国煤炭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初步建立了《全国煤炭资源信息系统》,煤炭地质主流程信息系统研发工作已经起步。高光谱技术研究和遥感信息快速提取技术取得显著进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在数字矿区、数字城市中的运用取得显著效果。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1.在1:10000的地形地质图上,依据煤田详查报告的分析,结合本次勘探的目的和任务,进行合理的工程布置,确定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设计勘探的线距和网度;2.通过钻探工程、物探工程的设计工作,控制煤层的总体分布范围,基本控制了主采煤层的煤层特征、空间分布,基本确定了煤层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煤层的物质组成、煤质;3.制作有关图件,经过分析、计算,提供地质报告。研究的主要内容:1.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控制勘查区的边界和勘查区内可能影响井田划分的构造,评价勘查区的构造复杂程度;2.详细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层数、厚度和可采范围,确定可采煤层的连续性,控制主要可采煤层露头位置,控制破坏煤层连续性和影响煤层厚度的古河流冲刷、古隆起等,并查明其范围,评价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和可采性;3.查明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确定可采煤层煤类,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初步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风化带界线,评价可采煤层煤质变化程度;4.研究煤矿开采地质条件,主要研究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矿井地质构造、火成岩侵人体、陷落柱的处理方法。预期结果:提交文字报告(不少于2万字)、图表(大图不少于3张)、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查明该区地层层序及含煤地层时代,可采煤层层位、层数、厚度、结构、可采范围及地层厚度变化特征和标志层特征;2.查明勘查区构造形态,控制勘查区的边界和勘查区内可能影响井田划分的构造,评价勘查区的构造复杂程度;3.确定可采煤层及煤种界线、煤质特征,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阶段进度计划序号主要工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