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育人模式探索.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4.8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育人模式探索.ppt

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育人模式探索.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华中科技大学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育人模式的探索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育人模式的探索1.创新基地管理平台——历史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即创新基地),是一个面向全校本科生的省级实践创新基地,其主要任务是:招收学有余力的学生并对其开展信息类技术技能的培训,组织和指导我校学生参加以电子信息类为主的重大学科竞赛,织组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给予指导。创新基地兼具实验室和大学生社团双重特性。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育人模式的探索1.创新基地管理平台——资源中心创新实验室的开放环境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育人模式的探索1.创新基地管理平台——特色中心在长期实践培训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培训资源。在学校教务处的支持下,中心将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形成“电工电子工程基础Ⅰ—Ⅸ”系列课程,并以华中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向中心学生开课。此外,中心邀请校内外专家为中心学生开设电工电子类专题选修课程。课程名程中心将课外培训纳入正规教学体系,不但使分散、无序的课外培训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阻碍课外活动开展的诸多问题,如指导教师工作量的计算、酬金的发放,培训场所的使用等系列问题。中心自2003年开课至今已累计开设195个课堂共计6240学时,13100名学生选修。学生培训学科竞赛是中心的“练兵场”,同时也是对中心培训质量进行检验的有效手段。中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通过竞赛来检验中心的培训效果,继而形成以竞赛带培训、竞赛促培训的培训模式。按承办竞赛的主体分类,中心参与的竞赛类别可分为国际竞赛、国家级竞赛、企业竞赛、自主举办的竞赛四类。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IEEE国际未来能源挑战赛ImagineCap微软全球学生大赛全球年轻工程师工程创意竞赛IEEE标准电脑鼠走迷宫竞赛2006年微软嵌入式大学生挑战赛(美国西雅图)2007年国际未来能源挑战赛中期报告、决赛合影、获奖证书及奖金支票2009年微软嵌入式开发项目全球第二名(埃及开罗)2009年UNESCO/DaimlerChryslerMondialogoProject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信息安全技术专题邀请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TI杯模拟电子系统专题邀请赛全国大学生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TIDSP大奖赛ADI中国大学创新设计竞赛AlteraNiosII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大赛美国国家半导体应用设计大赛“英飞凌”杯嵌入式电子设计大赛Altera2006年NiosII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大赛“炬力杯”嵌入式创意挑战赛“炬力杯”单片机应用竞赛“炬力杯”FPGA应用竞赛“炬力杯”ACM程序设计竞赛Altera2006年NiosII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大赛中心自成立以来共组织学生参加了4项国际竞赛,7项全国竞赛,2项省级竞赛,企业及其他竞赛共计10项,累计参赛共109次,获各级奖励共计344余项,参赛学生共计4149人次,获奖学生共计2109人次,其中有35名学生走出国门与全球学子同台竞技。1999年,华中理工大学设备处设立了“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2004年,中国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设立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设立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截至到2011年12月,中心在学校各部门及院系支持下,已组织申报和实施了各类大学创新项目共计99项,累计获经费资助81万元。创新基地依托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了以共建实验室、创新基地,合作举办大学生竞赛、夏令营、冬令营,开展专业联合培训等形式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育人模式的探索5.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创新实验室2006年9月中心代表学校与炬力集成签署共建协议2009年9月中心代表学校与英飞凌公司签署联合培训实验室协议成立了专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机构——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了责(全职、全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权(自主确定培养方案及形式)、利(自主支配相关利益)三统一。优化课外培训资源开设公选课程(基地培训课程),弱化培训的课外属性,化解培训课程的零散性、以及培训场地的使用,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指导教师酬金的发放等难题,并促使基地培训常态化、正规化。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育人模式的探索6.特色与创新之三——资源筹措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育人模式的探索6.特色与创新之三——资源筹措电工电子科技创新中心育人模式的探索7.存在的问题——课内课外割裂现阶段的教育管理体制注重竞赛结果,人才培养注重育人过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