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历史高二上学期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docx
上传人:02****gc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K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南省洛阳市历史高二上学期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docx

河南省洛阳市历史高二上学期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历史高二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长征开始【答案】B.五四运动【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不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学生爱国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因此被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战略基地是什么?A.井冈山根据地B.中央苏区C.陕甘宁边区D.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答案】D.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解析】抗日战争期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它覆盖了今天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敌后战场的一个战略支点。3、下列哪一项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实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B.设立锦衣卫与东厂监督官吏C.推行均田制稳定小农经济D.建立三省六部制分工协作【答案】B【解析】明朝为了强化皇权,设立了锦衣卫与后来的东厂作为特务机构来监视百官和民众,这直接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选项A提到的科举考试在唐朝就已经实行;选项C中的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初期的土地制度;选项D中的三省六部制则是隋唐时期的行政管理体制。4、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哪一年?A.1911年B.1919年C.1927年D.1937年【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选项B的1919年是五四运动的时间;选项C的1927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及南昌起义的时间;选项D的1937年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战国时期的著名变法?A.商鞅变法B.吴起变法C.李悝变法D.王安石变法【答案】D.王安石变法【解析】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时期,与战国时期无关,因此不属于战国时期的变法。其他选项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措施,其中商鞅变法最为人所熟知,对秦国最终统一六国起到了关键作用。6、秦朝建立后,实行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政策,其中哪一项措施对于统一文字具有决定性意义?A.推行郡县制B.实行土地私有制C.统一度量衡D.小篆作为标准字体【答案】D.小篆作为标准字体【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标准化措施,其中包括将小篆定为官方的标准字体,这对于文化交流和行政管理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其他选项虽然也是秦朝的重要政策,但与文字统一无直接关系。7、从秦汉到隋唐,中国的历史特征可以概括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其中,“巩固”的表现有①秦朝的“焚书坑儒”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隋朝创立科举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秦汉到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理解。①“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它破坏了文化,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无直接关联,故①错误。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通过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来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②正确。③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的改革,它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③正确。④隋朝创立科举制主要是选官制度的变革,虽然有利于选拔人才,但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直接关系不大,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选项。8、清朝时期,一西方传教士记载:“中国农民用各种粪肥以增加土地的肥力。如果一块土地种玉米太多,地力就会耗尽……没有其他地块可种,那就休耕一两年。”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特点B.土地兼并严重C.小农经济的脆弱D.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A项,根据材料“中国农民用各种粪肥以增加土地的肥力”可知,农民注重增加土地的肥力;“如果一块土地种玉米太多,地力就会耗尽……没有其他地块可种,那就休耕一两年”说明农民会根据土地的肥力来合理安排种植和休耕,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材料描述的是农民对土地的利用和种植方式,没有提及土地兼并的问题,故B项错误。C项,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易受自然灾害、政治压迫、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材料并未体现这些方面,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农民通过施肥、合理安排种植和休耕等方式来提高土地的肥力,说明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而非缺乏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