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南海区金沙中考模拟题--初中数学.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6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5—2006年南海区金沙中考模拟题--初中数学.doc

2005—2006年南海区金沙中考模拟题--初中数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5—2006年南海区金沙中学中考模拟题数学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表格内,每题只需一个正确答案)在△RtABC中,∠C=90°,∠A=60°,则tanA=A、B、C、D、2.关于x的方程ax2–3x+2=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a>0B、a≠0C、a=1D、a≥03.如图1,在△ABC中,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BC=16,则DE等于A、5B、7C、8D、12图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A、150°B、120°C、75°D、30°5.如果某物体的三视图是如图所示的三个图形,那么该物体的外形是A、正方体B、长方体C、三棱柱D、圆锥6.方程x2+6x–5=0的左侧配成完全平方后所得方程为A、(x+3)2=14B、(x–3)2=14C、(x+3)2=4D、(x–3)2=47.若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则顺次连结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A、正方形B、菱形C、矩形D、平行四边形8.有一个1万人的小镇,随机调查3000人,其中450人,其中450人看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旧事,在该镇随便问一人,他(她)看中央电视台晚间旧事的概率是A、B、C、D、9.鄙人列四个函数中,随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是A、B、C、D、10.若点(1,2)同时在函数和的图象上,则点(,)为A、(,)B、(,)C、.(,)D、(,)请把选择题答案填鄙人表格内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计算:=;12.高4米的旗杆在水平地面上的影长5米,此时测得附近一个建筑物的影子长20米,则该建筑物的高是米;13.一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24cm和10cm,则此菱形的面积是cm;14.如图2,在立方体ABCD-A1B1C1D1中,连接AB1、AC、B1C,则△AB1C的外形是_______三角形;15.许多影院的坐位做成阶梯形,目的是图2(请用数学知识回答)。三、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写出必要的解答过程)16.解方程17.我们知道利用红色和蓝色在一同可以配成紫色,现有如图两个转盘,游戏者同时转动两个转盘;请你设计配“紫色”游戏,使游戏者获胜的概率为;(2)A.18.如图,A,B表示两个村庄,要在A,B一侧的河岸边建造一个码头,使它到两个村庄的距离相等,码头应建造在什么位置?请你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说明码头所在位置,要求写出作法,保留作图痕迹。.B19.如图反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相交于点A,A点的横坐标为-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0.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4),且对称轴是直线,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四、解答题(21、22、23题各10分;写出必要的解答过程)21.表是明明同学填写实习报告的部分内容:题目在两岸近似平行的河段上测量河宽测量目标图示ADCB测得数据∠CAD=60°AB=20米∠CBD=45°∠BDC=90°请你根据以上的条件,计算出河宽CD(结果保留根号)。22.已知:如图,Rt△ABC≌Rt△ADE,∠ABC=∠ADE=900,试以图中标有字母的点为端点,连结两条线段,如果你所连结的两条线段满足相等、垂直或平行关系中的一种,那么请你把它写出来并证明.23.张大叔从市场上买回一块矩形铁皮,他将此矩形铁皮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后,剩下的部分刚好能围成一个容积为15米3的无盖长方体运输箱,且此长方体运输箱底面的长比宽多2米,现已知购买这类铁皮每平方米需20元,问张大叔购回这张矩形铁皮共花了多少元钱?五、(本题12分,写出必要的解答过程)2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F、G是AB边上的两个点,且FC平分∠BCD,GD平分∠ADC,FC与GD相交于点E.(1)求证:AF=GB(2)请将平行四边形ABCD添加一个什么条件,使得Δ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六、(本题13分,写出必要的解答过程)2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8㎝,BC=6㎝,∠A=45°,点P从点A沿AB边向点B挪动,点Q从点B沿BC边向点C挪动,P、Q同时出发,速度都是1㎝/s(1)P、Q挪动几秒时,△PBQ为等腰三角形;(2)设S△PBQ=请写出(㎝2)与点P、Q的挪动时间(s)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的取值范围:(3)能否使S△PBQ=?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也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