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修改版)(常用版).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修改版)(常用版).doc

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修改版)(常用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修改版)(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食品与营养学期末考核中国古代的饮食养生之道概述姓名:付桃学号:0911022049专业:09人力资源管理日期:2021年6月中国古代的饮食养生之道概述摘要: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身体的保健与养生,本文主要概述中国古代的养生方法都有包括哪些。关键词:中国古代饮食养生养生之道,自古以来为民众保健防病所重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摄生养性的内容已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养生学。中国古代的养生之道,内容浩富,立论精湛,然诸多论述散载于各种古籍文献,现据收集的资料,简介中国古代养生部分文献及其作者的主要养生思想,以期在国家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中,给今人以启示。一、中国古代养生方法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饮食养生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固精养生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顺时养生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减毒养生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而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它措施,减少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静神养生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修身养生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古医家孟说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调气养生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进补养生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二、各种养生书籍的介绍《养生论》作者嵇康(公元224一263年),魏未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当时“竹林七贤”之一,同时又是一位有名的养生学家。后为司马昭所杀。他的养生观点主要有:(l)重视调摄,认为“树养不同,功收相悬”。(2)主张形神共养,因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在养神之法中,既主张清虚静泰以宁神,又提倡音乐怡神以悦志。(3)防止过用病生,注意积微成损。《抱朴子》作者葛洪(公元284一346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练丹术家。其养生思想有:(1)主张恬愉淡泊,涤除嗜欲。(2)宝精行气,创胎息功法。(3)房事问题,认为不可绝阴阳,唯得节宣之和。(4)认为养生以不份为本,主张“爱之于微,必成之于著”。(5)主张动以养形,吐纳炼气。《养生延命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