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实用文档.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2.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实用文档.doc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实用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修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目录TOC\o"1—1"\h\z\uHYPERLINK\l”_Toc191956946"一、工程概况:1HYPERLINK\l”_Toc191956947"二、施工部署PAGEREF_Toc191956947\h4HYPERLINK\l"_Toc191956948"三、打入式管桩施工方案5HYPERLINK\l”_Toc191956949”四、质量保证及控制措施PAGEREF_Toc191956949\h20HYPERLINK\l"_Toc191956950”五、安全施工保证措施PAGEREF_Toc191956950\h36HYPERLINK\l”_Toc191956951”六、环保计划和措施PAGEREF_Toc191956951\h41HYPERLINK\l"_Toc191956952”七、文明施工措施PAGEREF_Toc191956952\h42HYPERLINK\l"_Toc191956953”八、雨季施工及现场排水措施PAGEREF_Toc191956953\h42打入式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总体概况:厂外输油管线管廊工程隶属中国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的原油输入、成品输出及水处理的运输主动脉,管廊全长约11km,工程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土建工程内容有:挖山填塘(海)造地及场地平整、桩基工程、钢筋混凝土基础及框架梁柱、浆砌排水明沟、水工保护、地面铺装、电、光缆预埋、管廊封闭围护等附属工程。厂外输油管线管廊和炼油项目均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筹资金投资建设的炼油工程。厂外输油管线管廊工程走向:中国石油广西石化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厂外输油管线长约为11km,其走向为:10万吨码头库区的交接点为起点,跨越果鹰大道并沿果鹰大道北侧西行至110kv变电站,管廊沿变电站南、北侧拐向南港大道的西侧北行至金鼓大道的南侧,沿金鼓大道的南侧西行至铁路,再沿该铁路西侧北行至聚园路南侧的炼油厂厂外铁路南侧,并沿炼油厂厂外铁路南侧西行至炼油厂的管廊交接点。1.2管廊D段桩基工程设计概况a、管桩设计规格及嵌岩深度:管桩规格、桩型为:PHC—500(125)—A型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即PHC桩),管桩桩端嵌深度:管桩桩端嵌入强风化泥岩/砂质泥岩层④-1或强风化砂岩/泥质砂岩层④—2的深度不小于1。5m(不包括桩尖).b、收锤标准:最后1。0m沉桩锤击数≤30击;最后贯入度≯30mm/10击,亦不宜小于15mm/10击。c、管桩检测:管桩承载力试验:桩的静荷载试验根数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管桩身质量检查: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每个柱子承台不得少于1根。实验按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管桩外观检查和钢筋笼抽检:工厂生产桩时,钢筋笼抽查总数的10%,且不少于5根;桩运到施工现场,桩外观质量应全数检查.1.3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1。3.1场地地形地貌整个拟建厂外输油管线管廊的原始地貌为海岸丘陵及池塘与浅海区域,经人工挖山填海与填塘造地与土方施工机械初步平整碾压后,整个场地为20m×11000m带状场地,场地平坦。管廊场地穿(跨)4处铁路、14处公路,途经2个居委会13个自然村;沿线挖大小山18座、回填大小池塘26座、浅海域约11万㎡。场地虽经土方施工机械平整碾压,但场地土层呈松散或稍密状态.1.3.2外管廊D段区域地质概况厂外输油管线管廊D段位置从10万吨码头库区的交接点为起点,跨越果鹰大道并沿果鹰大道北侧(浅海域)西行至110kv变电站,全段长约2.6km.该段地质土层地勘资料揭示,地质土层从上向下描述:第①层素填土:灰黄色为主,主要由山体挖方区的全风化~中等风化的砂岩、泥岩、页岩组成,局部覆盖粉土。土性不均匀,呈稍密~密实稍湿~饱和状态,岩块粒径差异大,呈棱角状,砂岩的块体较大,泥岩和页岩较为破碎,经夯实后主要呈细粒土状,土工试验结果以粉质粘土,砾砂为主。该层分布整个场地,在填方区厚度较大,变化范围5.1~13。0m,分布在厂外输油管线D段全区域.第②层海陆混合相沉积层:黑色、灰黑色,由于上部回填土的挤压作用,使该层土中含砾砂及角砾,有腥臭味,土性不均匀,局部夹有粘土薄层。该层在场地原始海沟低洼处均有分布,层厚变化较大,呈透镜体或薄层状分布。属高压缩性、低灵敏度土。第②—1层淤泥质土:黑色、灰黑色,有腥臭味,土性不均匀,局部为淤泥以及夹有粉质粘土薄层,呈流塑~软塑状态。该层分布一般,呈薄层或透镜体状分布,厚度变化大,变化范围2.1~15.8m,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