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pdf

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重点知识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1.古诗欣赏。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绘的是()时候的景色。[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字描绘出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颜色是(),声音是(),动景是(),静景是()。[4]根据诗句的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点应该是(___________)。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1]解释词语:银汉:___________玉盘:___________[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3]翻译诗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晚春二首(其一)[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1/9惟解漫天作雪飞。[1]这首诗的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列选项中的文人都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一项是()A.曾巩、王维B.苏轼、柳宗元C.李白、欧阳修D.王安石、杜甫[2]读第一、二句诗,你想象到了怎样的景致?下面选项中与你所想的相符的一项是()A.冰雪消融、嫩芽点点B.遮天蔽日、荷花满池C.草木留春、万紫千红D.金桂飘香、四季常青[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满怀着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伤感之情,言辞诚恳,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B.人言草木无情,而这首诗偏说它们有知,能“知”、能“斗”、能“解”,想象奇特。C.这首诗的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似雪花般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寄寓着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4.古诗阅读。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阿(ā)谁冢(zhuó)累累2/9B.狗窦(doù)雉(zhì)C.松柏(bǎi)舂(chūn)D.羹(gēng)贻(yí)[2]下面关于这首诗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冢(zhǒng):山顶。B.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C.贻(yí):送,赠送D.雉:野鸡[3]这是一首乐府诗,关于乐府诗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B.乐府初设于汉代,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C.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D.汉乐府诗常常是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片断,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反映广阔背景,[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对仗D.夸张[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B.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C.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D.《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6]下面关于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