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与规范部分文档ppt目录一、罐疗1.施术前准备1.1罐具根据病症、操作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罐具,罐体应完整无碎裂,罐口内外应光滑无毛糙,罐的内壁应擦拭干净。1.2部位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1.3体位应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1.4环境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环境温度应适宜。1.5消毒a罐具:对不同材质、用途的罐具可用不同的消毒方法。玻璃罐用2000mg/L的84消毒药液浸泡(消毒液每周更换2次)或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对用于刺络拔罐或污染有血液、脓液的玻璃罐应一罐一用,并用2000mg/L的84消毒药液浸泡2h(疑有乙肝病毒者浸泡10h)。塑料罐具可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竹制罐具可用煮沸消毒。b部位:一般拔罐的部位不需要消毒。应用针罐法时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针刺部位消毒。c医者:医者双手可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应用针罐法时应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2.施术方法2.1吸拔方法火罐闪火法:用止血钳或镊子等夹住95%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圈随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其他罐如拔挤气罐、电磁罐、远红外罐、药物多功能罐等,可根据其说明书操作。竹罐用坚固的细毛竹制成,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中间略粗,形同腰鼓。玻璃罐由玻璃加工制成。其形如球状,下端开口,口小肚大,口边微厚而略向外翻而平滑。橡胶罐依照玻璃罐的形状以橡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罐具。挤气罐常见的有组合式和组装式两种。组合式是由玻璃嗽叭筒的细头端套一橡皮球囊构成;组装式是装有开关的橡皮囊和橡皮管与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罐连接而成。儿科主要适应症有:腹泻、呕吐、感冒、发热、头痛、遗尿、积滞等患者在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应用灸疗法。施术者可选择坐位和站立位,以前者更为常用竹罐用坚固的细毛竹制成,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中间略粗,形同腰鼓。推拿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2)告知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局部可能出现水泡。(四)腹胀:推脾经、摩腹、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老年、儿童、体质虚弱及初次接受拔罐者,拔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应用针罐法时应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推拿时不宜过饥或过饱,饭后1小时推拿最佳。儿科主要适应症有:感冒、咳嗽、哮喘、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呕吐、腹痛、寒湿泄、五迟五软等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瘢痕灸一次间隔6~10d。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且能暴露贴敷部位、穴位的姿势艾条,用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圆柱型长条。施术者可选择坐位和站立位,以前者更为常用施术者可选择坐位和站立位,以前者更为常用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a闪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局部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发生晕灸现象,处理办法参见附录D。c留罐:将吸拔在皮肤上的罐具留置一定时间,使局部皮肤潮红,甚或皮下瘀血呈紫黑色后再将罐具取下。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愈后再贴敷,或改用其他有效穴位交替贴敷。搽消炎膏药以防止感染,创面的无菌脓液不必清理,直至结痂自愈。通常每日治疗一次,急性病可一日两次,慢性病隔日一次;灸疗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刺络拔罐:在用皮肤针或三棱针、粗毫针等点刺出血,或三棱针挑治后,再行拔罐、留罐。挑刺部位用消毒敷料或创可贴贴护。用于燃火的乙醇棉球,不可吸含乙醇过多,以免拔罐时滴落到患者皮肤上而造成烧烫伤。5.适应症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及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儿科罐疗一般多用于:伤风感冒、咳嗽、哮喘、呕吐、泄泻、腹痛、小儿遗尿等。6.注意事项拔罐前应充分暴露应拔部位,有毛发者宜剃去,操作部位应注意防止感染。选好体位,嘱患者体位应舒适,局部宜舒展、松弛,勿移动体位,以防罐具脱落。老年、儿童、体质虚弱及初次接受拔罐者,拔罐数量宜少,留罐时间宜短。妊娠妇女及婴幼儿慎用拔罐方法。起罐操作时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否则会引起疼痛,甚至损伤皮肤。拔罐手法要熟练,动作要轻、快、稳、准。用于燃火的乙醇棉球,不可吸含乙醇过多,以免拔罐时滴落到患者皮肤上而造成烧烫伤。若不慎出现烧烫伤,按外科烧烫伤常规处理。燃火伸入罐内的位置,以罐口与罐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