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件(人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7M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件(人教版必修1).ppt

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件(人教版必修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件(人教版必修1)第一节本节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如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等以及胶体的制备、应用和性质.第二节重点讲述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这部分内容在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探究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第二部分是“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其中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密切相关的,其核心是离子反应.电解质的概念是离子反应的基础;离子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第三节主要讲述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和本质.呈现顺序是先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最后得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结论,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进而对常见的化学反应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分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最后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并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了一个更为本质的定义.[链接新课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4.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关注重难点](一)重点1.掌握物质的常见分类方法.2.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和胶体的重要性质.3.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4.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5.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学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二)难点1.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一、常见的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钠不同物质交叉分类法或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2Ca+O2===2CaOCaO+H2O===Ca(OH)2CO2+Ca(OH)2===CaCO3↓+H2O碱性从溶解性角度分析,什么样的碱可由相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化合制备?1.反应3CO+Fe2O32Fe+3CO2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提示:错误,因为置换反应是“单质+化合物―→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2.纯碱、苛性碱都属于碱类物质.()提示:错误,因纯碱是Na2CO3的俗名,而Na2CO3是一种盐.3.按树状分类法划分,NaHSO4属于钠盐、硫酸盐、酸式盐.()提示:错误,因为NaHSO4的这种分类法为交叉分类法.4.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提示:错误,因为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而NO、CO等不具备该性质.5.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提示:错误,Mn2O7等属于酸性氧化物.6.金属都能实现: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的一系列反应.()提示:错误,因为CuO、Fe2O3等都不能实现碱性氧化物直接生成碱的变化.能和水反应只生成碱或能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能跟水反应只生成酸或跟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1.金属单质的化学通性(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2)较活泼金属+酸―→盐+氢气.(3)较活泼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1)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4)碱性氧化物+水―→碱.(5)碱性氧化物+酸―→盐+水.3.酸的化学通性(1)酸+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5)酸+盐―→新酸+新盐.4.碱的化学通性(1)碱+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2)碱+酸性氧化物―→盐+水.(3)碱+酸―→盐+水.(4)碱+盐―→新碱+新盐.5.盐的化学通性(1)盐+酸―→新盐+新酸.(2)盐+碱―→新盐+新碱.(3)盐+盐―→新盐+新盐.6.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要掌握物质所属类别的通性,还要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例如,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这是一般规律,但并不是所有酸和金属的反应都产生H2;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考查点一物质的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