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深加工10000吨葵花籽扩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5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年深加工10000吨葵花籽扩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年深加工10000吨葵花籽扩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年深加工10000吨葵花籽扩建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九台市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李华1.1.3项目拟建地点九台市西环路65-12号1.1.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九台市有限责任公司是集加工及出口为一体的正式注册的民营企业,始建于2001年,公司主要从事葵花籽及仁、白瓜籽及仁、松籽仁、核桃仁及豆类、蓖麻籽、黑香米、爆玉米等类土特产品及杂粮的加工及贸易活动。公司总部设在吉林省九台市西环路65-12号,同时在内蒙古设立原料收购和初加工基地,在大连设有办事处。公司占地面积10000㎡,现有脱壳车间及精选车间1200㎡,拥有先进的全套生产加工葵花籽仁及白瓜籽仁的流水线设备,固定资产180万元。公司经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从采购、生产、包装到出口,每个具体环节均严格执行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严格按照HACCP及ISO9001:2000的规定控制产品质量。2004年1月10日公司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营产品进出口经营权。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已经远销欧洲、非洲、中东及亚洲的国家及地区,并取得了良好的信誉。公司自2001年以来总销售额近4700万元,共上缴利税200多万元。公司在产品加工的同时更注重产品的开发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引进新技术,研制开发了葵花籽加工余料再利用技术,饲料产品葵花籽饼年产量达到2000多吨,为养殖业提供了价廉物美的新产品。公司现有生产设备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葵花籽脱壳流水线20条2葵花仁去石流水线2条3葵花仁烘干流水线2条4真空包装机2台5地中衡1台6自动封口机2台7葵花分选机2台8自动选别机20台9输送机5台公司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使生产的葵花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拟购置国外先进的色选机,解决选别工序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难点,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吉林省绿色食品工程研究院吉林省第二轻工业设计院1.1.6项目建设性质:扩建1.2研究工作的依据及范围1.2.1研究工作的依据(1)国家计委、计投资[1983]116号《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试行管理办法》(2)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1993]530号《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4)吉林投资处、吉林省询中心《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文件汇编》(5)项目承建单位提供的综合资料1.2.2研究工作的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产品需求及市场预测(2)资源评述,建厂条件与厂址(3)工艺技术方案、总图运输、设备选择、供水、供电、供暖、仓贮及生活福利设施(4)环保、消防、生产制度、劳动定员、实施进度建议(5)项目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1.2.3研究工作的原则(1)根据当地地域特点,资源优势,结合经济技术及市场情况,合理确定经营规模,产品结构及生产技术。努力贯彻创造葵花籽资源保护、种植、采集利用、加工生产系统化、科学化、产业化的经营思想。(2)坚持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工艺和建设布局力争做到既适应当前经营的需要,又有利于远期发展。(3)节约投资,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设施,重点保证关键性生产工程,适当简化辅助生产工程及生活设施。(4)从实际出发,依靠技术进步,重视生产实践经验,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型号。(5)重视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安全生产和劳动卫生,认真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规范和规程。(6)生产工艺选择和设备选型方面尽可能满足多品种生产要求,力求使工厂有较强的应变能力。1.3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及战略目标,把发展农村经济纳入了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工作日程,从经济发展前景看,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特色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县域经济率先突破,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影响力和拉动力。因此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把农产品加工工业发展起来,必须立足本地资源,培植新的支柱产业,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本项目以绿色食品开发和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依托东北及内蒙得天独厚的葵花籽资源,以丰富的无污染葵花子加工产品为载体,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到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全过程,引导生产行为和消费观念朝着可持续方向转变,不仅要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要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本项目特点,其建设的必要性阐述如下:(1)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吉林省政府关于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