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4-1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pt
上传人:子安****吖吖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4-1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pt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1-4-1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15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研考题】考点考法考点一考查对历史人物(功绩)评价或后世重视的原因【真题示例】1.(2020·江苏高考·T24)(10分)康熙帝一生,投入颇多的精力整饬吏治、研究吏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康熙帝毕生亲理朝政,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总督、巡抚等地方重要文武官员离京赴任前陛辞,康熙都留心考察官吏,有针对性地与他们研讨问题,并及时予以指示和纠正。除地方大员外,他还严格考察和整饬在京部院官员。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谕诸臣“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严防官场不良风气上行下效。他认为“吏尤以廉为贵也”,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他发现和表彰的清官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后,训属吏,剔积弊,“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在《廉静论》中指出:“民安而吏称其职矣,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由于长期不懈地整饬吏治,政治局势得以稳定,康熙也就有力量实现他的抱负,建设强盛的大清帝国。——摘编自孟昭信《康熙评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归纳康熙帝考察官吏的举措,概括他的吏治思想。(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整饬吏治所取得的实效。(4分)【解析】本题考查了康熙帝。第(1)题第一问,根据“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得出直接考察高级官员;根据“地方重要文武官员离京赴任前陛辞,康熙都留心考察官吏”得出重点考察官员的德才;根据“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得出表彰廉吏。第二问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可知康熙帝的吏治思想主要是强调官员的表率作用,重视清廉和安民。第(2)题,根据“长期不懈地整饬吏治,政治局势得以稳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康熙帝整饬吏治使得当时清帝国的官员治理能力提升,官场作风得到改进,稳定了社会局面,开创了康乾盛世。答案:(1)举措:直接考察高级官员;重点考察官员的德才;表彰(奖励)廉吏。(3分)吏治思想:强调官员表率作用;清廉为重;察吏为安民(治天下)。(3分)(2)实效:官吏治理能力提升;官场作风改进;社会局面安定;开创康乾盛世(国力强盛)。(4分)2.(2020·全国Ⅲ卷·T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整。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他曾主持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人们以其家乡之名称之为“曲江风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称赞他:“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据《新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九龄的历史贡献。(9分)【解析】第(1)题可以从张九龄所处时代的政治氛围、南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科举取士为其进入仕途创造条件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需要结合张九龄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关系进行对应性阐述,同时注意历史人物角色的多元性特征,根据其又是名相、又是著名诗人的身份进行综合概括。答案:(1)科举制的推行和崇尚诗文的社会风气;开明纯正的政治氛围;南方的开发和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6分)(2)为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树立了贤相的典范;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岭南的认知。(9分)【析考点】主题突破人物评价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拓展延伸】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考点二考查历史人物的功绩【真题示例】(2020·全国Ⅱ卷·T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1920年,他与柳诒徵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据《竺可桢全集》等(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8分)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