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培训9讲_变形测量.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6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测量培训9讲_变形测量.ppt

测量培训9讲_变形测量.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筑变形——沉降,位移。沉降观测——高程控制网,位移观测——平面控制网。每隔一定时期,对控制点和观测点进行重复测量,计算相邻两次测量的变形量及累积变形量,确定建筑物的变形值和分析变形规律。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进行。§9.1建筑变形测量的一般规定(1)变形测量的基本要求1)反映建、构筑物及场地的变形程度,变形趋势2)由变形类型、测量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测区条件进行施测方案设计。(2)变形测量实施的程序与要求1)按测定沉降或位移的要求,分别选定测量点,埋设相应的标石标志,建立高程控制网或平面控制网,或三维控制网。2)按确定的观测周期与总次数,对监测网进行观测。新建的大型和重要建筑,应从其施工开始进行系统的观测,直至变形达到规定的稳定程度为止。3)对各周期的观测成果应及时处理,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重要监测成果,进行变形分析,预报变形趋势。(3)设置变形测量点的要求变形测量点——控制点,观测点。控制点——基准点,工作基点,联系点,检核点,定向点测量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准点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或检验,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2)工作基点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测定总体变形的工作基点,按两层次布网观测时,用基准点或检核点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3)当基准点与工作基点间需连接时应布设联系点,选点时顾及连接的构形,位置所在处相对稳定。4)需单独进行稳定性检查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设检核点点位根据使用的检核方法成组地选设在稳定位置处。5)需定向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布设定向点,选择稳定且符合照准要求的点位作为定向点。6)观测点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可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他工作点对其进行观测。(5)建筑变形测量的周期1)单一层次布网,观测点与控制点按变形观测周期进行观测;两层次布网,观测点及联测的控制点按变形观测周期进行观测,控制网部分可按复测周期进行观测。2)变形观测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影响确定。当观测中发现变形异常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3)控制网复测周期应根据测量目的和点位稳定情况确定一般宜每半年复测一次。施工中应适当缩短观测时间间隔,点位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观测时间间隔。复测成果或检测成果出现异常,受地震、洪水、台风、爆破等影响时,应及时复测。4)首次观测应适当增加观测量,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5)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9.2沉降观测建筑物下沉——上部结构逐步建成、地基荷载逐步增加。逐渐产生,延续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建筑物沉降观测——按沉降产生规律进行。沉降观测依据——高程控制网。专用水准点——距建筑物一定远,基础稳固,便于观测地布设。沉降观测点——建筑物上能反映沉降情况的位置设置。观测——据上部荷载的加载情况,每隔一定时期观测基准点与沉降观测点间的高差一次,据此计算与分析建筑物的沉降规律。(1)专用水准点的设置专用水准点——水准基点,工作基点。每测区水准基点数>3个,小测区,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水准基点数<3个,连同工作基点不得<2个。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在建筑区内,点位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在建筑物内部的点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地基土压层的深度。工作基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工作基点与联系点设置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水准标石埋设后,达到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稳定期一般>15天。(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在建筑物上布设一些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点位宜选在下列位置:①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②高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③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人工与天然地基接壤、不同结构分界及填挖方分界处。④宽度≥15m或<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⑤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⑥框架结构建筑物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⑦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⑧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