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古文明印度.ppt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大古文明印度.ppt

四大古文明印度.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稱地形氣候遠古先民吠陀時期聖典兩大史詩種姓制度(一)種姓制度(二)恆河孔雀王朝阿育王由於受到佛教教義中戒殺生的影響,他誓言不再戰爭,並把他的一生及其帝國的資源奉獻於宣揚佛陀的教誨。改信佛教後,廣行仁政,到處豎立勸善規過的石柱,愛民如子成著名的仁君。他組織一個宣傳佛教的團體,此團體走遍整個印度半島及錫蘭,可能也傳到東南亞、西亞、北非、東歐等;希臘城邦的貴族曾接見這些來自印度的佛教僧侶。由於阿育王的努力,使佛教不僅只是印度的地區性宗教,也逐漸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從前他因擁有一大帝國為傲,而今則因宣揚佛教而備顯榮耀。從阿育王的碑文中反映出其王者風範和人道胸懷。他從不厭倦對改善百姓物質和精神上的努力,而且不只是傳教,也實踐宗教寬容的精神。對於發展印度的建築和藝術有卓越貢獻。笈多王朝(四到六世紀)佛教佛教的創立者是悉達瞿曇,又名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的原義是「釋迦theSakyas中的聖者」theSageoftheSakyas。釋迦為其氏族的名稱),原為印度北部迦毘羅衛(現尼泊爾南部)小王國的王子(他誕生時曾有預言謂其或為世界統治者,或為世界教師。出生七日,其母即死,素來悲天憫人),從小學會各種武藝,且長於辭令,能讀善寫,15歲被其父淨飯王立為太子,17歲娶妻生子。後感人生生、老、病、死等痛苦,29歲離家出外修行,最初到鄰國摩揭陀Magha境內一座高山上苦修,歷時6年,無法找出解除痛苦的答案,下山南至迦耶地方,在一棵菩提樹下靜坐7天,頓然有悟,洞澈事理的根源,心中煩惱盡除,時年35歲。此後以超度眾生為務,到處傳教(多在恆河平原一帶,收徒不分階級及宗教信仰,八十歲時逝世),信徒尊稱他為佛陀,原意為大澈大悟者,此佛教的起源。佛教的盛行佛教的傳播科學成就西元五至六世紀,有一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拉巴塔(Aryabhata),至今數學上尚有33項由他發明的定律,其中包括四次方程式的解答、三角學上的正弦數值等。天文學上也曾討論過日蝕、月蝕、夏至、冬至、歲差、地軸等問題。西元六至七世紀,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婆羅摩笈多曾將天文學、幾何學、三角學等有關的許多定理、定律加以整理,嘉惠後學甚大。曾正確推算出日蝕、月蝕時間,計算出月球的直徑、面積等。印度人已能算出陽曆一年為365,3586805天,相當精確。笈多王朝時代中,印度數學家利用0-9等數字來演算,後傳給回教徒,成現通用的阿拉伯數字。笈多王朝的數學家也首先創用負號,是後來代數學發明的先聲。由於笈多王朝時代數學很發達,那時的波斯人就稱數學為「印度學」。藝術牛刀小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