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淑然****by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WORD版含解析.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5学案: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掌握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培养地理读图能力。了解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位置和所发生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自主学习】一、地震灾害1.地震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2.地震成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人为活动(如核爆炸、修建水库等)。3.世界地震带的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二、地质灾害1.泥石流(1)定义: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形成条件: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2.滑坡(1)定义: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2)形成条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3)多发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合作探究】1.读教材P13图1-2-2,探究下列问题。(1)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是哪种地震波?(2)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3)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吗?提示:(1)横波。(2)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3)不一定。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反映了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所通过区域的介质条件、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受震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所以同一次地震中受影响的各地区烈度不尽相同。2.读教材P14图1-2-3,探究下列问题。(1)说出世界四大地震带的名称。(2)四大地震带中,发生地震频率、释放能量最多的是哪个?(3)为什么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造成的危害很大?提示:(1)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陆断裂地震带、大洋海岭地震带。(2)环太平洋地震带。(3)该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上。3.读教材P15图1-2-5,探究下列问题。(1)滑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2)滑坡的多发地在哪里?(3)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有哪些?提示:(1)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2)一是山地丘陵区,二是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3)滑坡体的位置高度及体积大小。【核心归纳】1.地震(1)地震构造示意图①震源是指地震的发源地。(震源深度在地下70千米以内的为浅源地震,在地下70~300千米的为中源地震,在地下300~700千米的为深源地震。)震中是指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是地面距震源最近,受地震影响最强烈的地方。②震源和震中之间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③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离震中越近,破坏程度越大。④等震线是指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它并不是一个同心圆。(2)震级震级表示地震的强度。能量越大,震级越高。(3)烈度①概念: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②影响烈度的因素: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因此,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不同地方的烈度大小判断,应针对烈度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震级和烈度的区分震级烈度定义表示地震的强度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影响因素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分类依据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4)分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原因如下:2.滑坡(1)概念: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的现象。如下图:(2)发生条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3)多发地区:一是山地丘陵区,二是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4)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滑坡体的位置高度及体积大小。即:3.泥石流(1)概念: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沟谷中,是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特征:一是突然暴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3)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跟踪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