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果园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天马****2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43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长沙县果园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长沙县果园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沙县果园镇总体规划湖南省规协城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果园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现状概括城镇发展分析规划总则镇域村镇体系规划镇区总体布局道路交通规划镇区绿地系统与空间景观规划市政设施规划镇区环保和环卫规划综合防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土地使用强度规划规划实施意见第一章现状概括区位条件果园镇地处长沙县境北部偏东。东接春华镇,西界安沙镇,南抵黄花镇,北连路口镇。距县城星沙31公里,距长沙市35公里。南北长12.5公里,东西长10.5公里。自然特征果园镇属亚热带温润地区,春夏之间雨量集中,秋冬多旱,暑热期长,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9.5℃,全年以西北风为主。果园镇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境内东、北、西三面多丘陵,中部沿河地势平坦,为垸区,其中万亩垸一个,千亩垸三个,百亩垸四个。果园镇主要的地表水系为金井河和捞刀河,其中金井河起讫地点为金江坝到台田咀,区间长度9公里,河道宽度60米,浅滩4个,台地高出枯水位高度6米。捞刀河起讫地点为花果村至台田咀区间长度为8公里,河道宽度80米,浅滩3个,台地高出枯水位高度6米。历史沿革果园镇清代属长沙县锦绣都,国民30年属花果乡,1950年分为果园、大河、云泉3乡。1958年属中苏友好公社,1961年名为果园公社,1984年改为果园乡,1994年撤区改镇,1995年5月长沙县撤区并乡建镇时,保持原建制镇。行政区划果园镇镇域总面积69.8平方公里。2004年并村后,划分为双河村、花果村、田汉村、古楼新村、新明村、红花村,金江新村7个行政村以及大河、杨泗庙两个社区。共77个村民小组,6588户,镇域总人口2.4万人。社会经济发展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85972万元,第一产业产值8493万元,第二产业产值66667万元,第三产业产值10812万元,2003年农业总产值百分比为11.3%。工业总产值百分比为76.4%,三次产业结构为11.3:76.4:12.4。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现状果园镇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1696万元,增长8%,其中农业总产值9041万元,产值增长6%。工业总产值72655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92万元,增长1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7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8元。社会发展现状截止2003年底,镇域现状总人口为24301人,其中农业人口22889人,非农业人口为1412人,外来暂住一年以上人口969人,外出一年以上人口1323人。城镇人口3437人,城市化水平14%。发展优劣势分析发展优势(1)区位与交通优势:果园镇位于长沙县北部分偏东,仅距离长沙县城31公里市区35公里。又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的经济核心区的东北部,可分别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宋水线、瞿麻线与107国道和S207(黄金大道)相连接。为发展工贸型小城镇具备了有利条件。(2)自然条件与资源优势:果园镇属亚热带温润地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特点,雨量充沛、河塘密布。果园镇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境内东、南、北三面多丘陵,西部沿河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肥沃,发展空间大。环境质量好,污染度低。(3)历史和人文优势:果园镇是著名戏剧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作者田汉的家乡。原黄金村现已改名田汉村并建有田汉遗址。杨泗庙社区发现一东汉时期的古墓群占地800亩,现以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劳动力十分充足:果园镇现有劳动力总数为12584人,占农业人口的51.37%。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人力资源。(5)政策和投资环境优势:政府工作紧紧围绕“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的战略目标,以不断优化环境和招商引资为手段,积极扶持农业发展,调优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镇域经济势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随着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和周边建设对镇区的影响,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在引进企业、招商引资利用外资方面具备了优越的投资环境和竞争力。2、发展劣势(1)城镇以农业人口为主,有一定技术、创新的人才缺乏,与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尚不适应,是制约城镇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利于镇域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2)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原有乡镇企业没有成为工业发展的新动力,虽然发展很快,但其粗放式经济模式决定了其在短期范围内不具备很好的竞争力。(3)企业闲置资产较多,招商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3、应对策略总体策略:依托环境,保持特色,调整产业结构,以工业化为动力,以科技化为手段,以城镇化为突破口。⑴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积极引进对环境质量要求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