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第四章考试复习大纲.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第四章考试复习大纲.doc

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第四章考试复习大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第四章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简而言之,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二、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发挥以下作用实现的:1.导向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4.评价作用。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国家的教育目的(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三)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它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是可以测量的,但不能测量目的。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催的动态结合;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3.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2.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3.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历史上教育目的的演化(一)古代的教育目的——儒家教育目的我国古代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做官。(二)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目的及其演化二、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资料来源:好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