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docx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第一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3.齐读课题,学习“古”字。(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生字,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教师相机指导。酷:①儿歌记忆:酉时告诉你。②加一加:酉+告=酷。(酷暑、酷爱、冷酷)凉:①换一换方法:“惊”字左边换成两点水旁就是“凉”。②这个字的两点水旁与温度低有关,如:冰、冷、冻等。(冰凉、凉水、凉气)细:猜字谜:田边种丝瓜。朝:①字歌:十日十月。(朝阳、朝霞)②多音字,还念cháo。(朝代、汉朝、朝南)杨:①换一换:“场”字部首换成“木”念“杨”。(杨柳、杨树、白杨)②形声字识字法:木字旁表示和树木有关。(2)上下结构的字:寒、暑、晨、霞。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四、课文详解。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生:对子。(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3、背诵课文(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2)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五、课文小结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识字6古对今和风细雨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鸟语花香课后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第二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动物儿歌识字6.古对今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2、根据查到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懂得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变化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而发展的,它凝聚着人类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的精神,体现了人们的聪明和智慧。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4、知道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教学重点: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船、路、桥的变化。教学难点:根据查到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懂得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变化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而发展的,它凝聚着人类不断探索、不懈努力的精神,体现了人们的聪明和智慧。教学准备:1、预习教材60—63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搜集有关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的发展资料。2、教师准备相应的课件与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沟通:师:同学们,你们还认识周老师吗?(认识)今天咱们是第二次见面,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通过昨天短暂的接触,我对咱们四年三班的同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会合作得很愉快,你们有信心吗?(有)上课!(学生起立)教学过程:一、调查采访,激发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