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之清泉·生活之大海.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课堂之清泉·生活之大海.doc

课堂之清泉·生活之大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之清泉·生活之大海——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索马凤英青田船寮高级中学06、9摘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简简单单的一句古诗揭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一条规律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成为一潭“清水”必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同时本人意在寻求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政治课堂将因生活而更加精彩生活将因政治课堂而更加丰富。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一、分析背景、提出问题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着较大的距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泯灭了学生学习的生命活力。综观国内外“生活化”的教育历史悠久当前在我国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如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吴江市莘塔中心小学等。可见教学生活化已经成为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和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高中教学中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堂生活化的研究涉及甚少特别是我们农村高中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比较苍白。反思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农村高中政治课堂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我曾多次组织课堂教学调查汇总的部分数据只能说明一些问题。时间2005年1月2006年2月样本实验班高一9班高一8班实验班高一9班对比班高一8班人数比率人数比率人数比率人数比率学习有兴趣1734.501325.803263.702753.45你开心吗1224.121224.141713.79816.85你有感动吗2141.3825501122.411529.31从以上数据分析中不难发现在我们如今的课堂中缺乏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课堂教学没有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课堂设计没有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课堂操作未能营造出足够的生活氛围未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感悟。因此课堂难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难以激起学生的有效思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课堂教学如何注重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改革的必然和迫切要求。我在借鉴国外的经验反思平时的教育教学结合自己的实际积极寻找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途径。设想着用“生活化模式”流程的方式操作。力求改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达到教学教学效果从而顺利思想政治的教学目的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涵义的界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到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具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教学目标社会化、二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三是教学方法生活化。以上三个特征说明生活化的课堂把抽象的理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把生活变成学生学习的实际内容进而让知识变得灵动易学把课堂塑造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光彩。三、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的策略一其“模式”基本操作环节如下图所示“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探索策略的“模式”就是要创造条件去让学生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种问题体验某一个过程体验某一结论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教师的评价中升华。以上模式因内容而易可以按流程操作也可以分块操作二推行“模式”的支撑性理论和现实基础1、教育思想与新课程的理念“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2、教育生活观的基本理念“为了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3、符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体悟生活、提升思维”。三推行“模式”的方法和原则方法以上“模式”在探索实践中主要采用实践法、行动分析法、个人访谈法、经验总结法、调查反馈法为主辅之以效果法、观察法、问卷法、测验法、分析法、归纳法、统计法、比较法等。原则实践性原则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使新知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生活实践沟通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生活实践的能力